第八十五章 蒙娜麗莎(1 / 2)

次日一大早,匆忙吃完早飯的丹芙妮與貝琪,便手拉著手,高高興興地直接前往達芬奇藝術館了。

每一幅畫,都是一個世界。

列奧納多·達·芬奇說過:“繪畫,能夠將自然界中轉瞬即逝的美生動地保存下來。繪畫保存了美,否則它將被自然和時間磨滅。銅匠作品比繪畫作品還要耐久,他們的作品比之你們或我們的作品更經得起歲月的磨蝕,但是他們缺乏想象。”

繪畫,不僅是自然界的美的記錄者,它亦是人類想象力的結晶。

看著一幅幅大師之作,被濃烈的色彩、宏大的場麵、或細微至極的刻畫,震懾。這些大師的每一筆,都帶有濃鬱的“感覺”,是美與想象力的完美合體。

一幅10X6米的大型油畫,記載了曆史某位英雄被小人陷害而處之絞刑後的場景:英雄曾經魁偉的身體,殘落於石子廣場,隻有白色的鴿子陪伴,而人們,卻圍觀於遠方,麻木地交頭接耳。上百人的場麵,卻每個人皆神態各異,各懷心思。真之英雄的死亡,人類與鴿子的反差,令人不禁痛惜:很多時候,愚者的愚蠢,遠勝於這世間的一切。

一幅幽深的原始紅鬆林,朦朧的霞光間,棵棵數十米直徑的參天紅鬆迷霧蒙蒙,人,在其之下是如此的渺小,裸露於地麵的樹根都比幾人高,而當地人取水喝的一個清幽水潭,亦是幾根滿是苔蘚的樹根圍繞而成。自然的宏偉與神秘,跟人的微小卻頑強,在一幅畫中反差強烈地完美體現。

傳統的繪畫,以具象加之想象力來傳達畫家想表述的思想、情感、事物、本質。

還有一些完全舍棄了具象、表象的抽象畫,它們直接由顏色、點、線、麵、肌理等繪畫元素構成,直接表述藝術家想傳達的某些“本質”因子,或某些深層次的人類情緒、意念等精神活動。

各有千秋,一個直觀易懂,一個抽象晦澀。但皆為了表述人類對自然的思考,對世界的探索,以及對美的熱愛。

丹芙妮與貝琪又在繪畫的世界裏遨遊了一整天,期間感觸頗深,唏噓不已,可當排長隊看見了壓軸之作《蒙娜麗莎》,丹芙妮徹底震驚了。

這幅畫不大,才77X53厘米,被一個水晶櫃子密封。因為參觀的人太多,每位觀眾隻能在《蒙娜麗莎》畫像前麵停留3秒鍾,但就這短短的3秒,給丹芙妮留下的印象卻遠勝過兩天來觀看的所有其它畫作。

《蒙娜麗莎》又名《永恒的微笑》,畫中的人物笑容微妙,忽隱忽現,那是一種難以覺察,轉瞬即逝,卻又亙古不變的微笑。這微笑帶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常被人們譽為:神秘的微笑。

當觀看者的眼睛從近至遠,從上到下,或從左往右看蒙娜麗莎時,她的微笑皆讓人有不同的感覺: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

這微笑就是那麼的讓人說不清道不明……

丹芙妮其實在圖書館的畫冊上看過該畫的照片,可照片上看,與實際地看此畫,感覺全然不同!照片完全沒能拍出這微笑的神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