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說著話繼續前行,越是靠近城鎮,流民反而越多,想來也是,城市自古至今都是財富的聚集與流通之地,農民失了土地,當然要湧向城市,以圖討口飯吃。
在天黑之前,五人來到一處城鎮,這城鎮喚作龍門鎮。不過這裏卻不是流竄在各個位麵裏的那個紛亂之地,而是洛陽的門戶“伊闋”,從這裏,隻需要度過伊水,就是洛陽城。而天下聞名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這裏。
雖是一座小小城鎮,也有泥土堆砌的自家城池,高坎離“一家三口”此時身上找不出半枚銅板,險些被守門的民兵當做流民拒之門外。衛子都也不是小氣之人,替三人負了進門稅,於是五人進了城。城門內外雖然隻有一牆之隔,但內外卻是兩重天。
洛陽,是大河南北、東西征戰的必經之地,自然也是客商們的必經之地。自從東漢建都以來的一千多年裏,不斷地被摧毀、被重建,再次被摧毀、再次被重建,時至今日,雖然已經沒有了東都的稱號,依舊享受著都城的繁華。
就像這龍門鎮,也因為靠近洛陽而繁華起來。這裏有一個小渡口,隻為渡過那並不算寬闊的伊水,又或者小型的商船可延伊水進入洛水,乃至黃河,進了黃河,便可西進長安,東至大海,可謂是整個中原腹地,無所不至。因此這裏每日都會聚集大量南來北往的文人、客商。
時下又臨近年關,客商貨品流通的更加頻繁,隻見伊水的碼頭上往來的腳夫都足以讓人站不下腳。
左小寧是都市裏長大的孩子,自然看慣了各種繁華,但見到這渡口碼頭上的熱鬧場景依舊不禁感慨。展飛燕本就是山村裏長大的孩子,更是看傻了眼。隻有高坎離還表現的比較沉穩,不過也抑製不住自己加快的心跳,誰又能想到洪災過後,數十萬流民,卻根本不影響這龍門鎮的繁華,可想而知,這洛陽城內又將是何等繁榮?
“這鎮上隻有一家客棧,我兄弟二人今夜將在此留宿,不知賢伉儷……”衛子都當先說道,他知道高坎離身上沒錢,卻也看得出高坎離絕不是那種輕而易舉就被錢難倒的英雄漢,至少自己已經見識到的他身上值錢的東西可不止一兩樣。
“我們也住在那裏,子都大哥請先行,我等隨後就到!”高坎離拱手說道。衛子都笑了笑,也不客氣,拱拱手便帶著依依不舍的衛子充離開了。
高坎離三人如今可以說身無分文,不要說住店,吃飯都成問題。
高坎離也知道自己身上還有幾樣在這個時代還算值錢的東西,他也不打聽當鋪,找到一處熱鬧集市,直奔珠寶店鋪、酒樓、藥鋪之類,半個時辰後,終於將身上的熊掌、熊膽之類的對自己來說多餘,卻又挺值錢的東西換成了一些散碎銀子。沒想到的是,最後在賣那玻璃酒瓶時,在左小寧充分發揮了營銷以及砍價技能之後,硬生生的將那後世兩毛錢一個的酒瓶以一百兩的天價賣給了一位前來買珠寶的商人,著實把高坎離嚇了一跳。或許有人覺得一百兩也不甚高,但高坎離經過一番采買了解到,盡管此時因黃河水災,糧價飛漲,但一百兩足夠買到一萬斤粟米,換句話說也就是足夠自己“一家三口”生活上兩三年了。物價飛漲,尚且如此,何況平時。左小寧不住的吐槽著萬惡的舊社會,富人們可以花一百兩去買一個毫無用處的玻璃瓶子,而窮人們隻能在城門外忍饑挨餓。高坎離在部隊時,曾多次在一些貧困的國家執行任務,早就見慣了富人拿一袋麵粉換走窮人家一個女孩的場景,這樣的場景早就看淡了,至少人還活著,還有人記得撥下糧款,至少人還是人,不是被宰了吃肉的食物。
采買一些必需品之後,二人帶著展飛燕找到了客棧。這個客棧的名字在後世可謂是家喻戶曉“龍門客棧”,左小寧還打趣的問小二:“老板娘是不是姓金,喚作金鑲玉?”弄得小二還以為她是來尋人的。
其實以龍門鎮的繁華,莫說一家客棧,就是五家六家也能住滿,但事實上,龍門鎮隻有這一家客棧,這其中原因就不足為外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