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祭奠亡靈(1 / 2)

聽了老太太的言語,高坎離最後的一絲顧慮也放下了,一個在自家落難至此的時候還能想著謙和待人待人,這老婦人平日裏必也是和善之人。

老婦人說著便將三人帶到了進來主院很大,但也很空曠,院子正中間搭著黑白相間的靈棚,靈棚下是一副紙樓,紙樓前麵擺著一張簡陋的供桌,供桌上有幾盤更為簡單的貢品。

紙樓後麵是堂屋充作的“靈堂”,靈堂正中是一副沒上漆的薄皮棺材,棺材前有一個燒紙的火盆。

也不知是天色已晚,幫忙的人已經離去,還是家中本就沒什麼親朋,唯有一名老翁正在往火盆裏添火紙,想必便是那老林頭了,除此之外,再無旁人。

高坎離腳步稍頓,說了聲抱歉,向前邁出幾步,取出一塊鹿肉,擺在供桌上,充作貢品。又退後兩步,揖身、伏地、起身再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套祭奠平輩的“兄妹祭”,算是對驚擾亡靈的賠罪,也算是對“女俠”的敬意。

這自古以來,人死為大,而這葬禮上,祭奠亡靈的禮節更是傳承了數千年,不過後世之人早已將這些繁瑣的“糟粕”丟棄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高坎離少年時便沒了雙親,獨自一人以柔弱之軀操辦父母喪事,當時,還是族中一門遠親教會了他這些禮儀,可沒想到,再用之時,確是在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林家字洛陽城內沒有親族兄弟,這林家姑娘更沒有什麼“孝子賢孫”,怕是這兩日來,家中也沒一個來一個祭拜的。

老翁見高坎離行“兄妹祭”,悲從中來,哭聲驟起,老婦也紅了眼睛。待高坎離祭奠完畢,老翁伏地回禮,這叫“謝客”,高坎離趕緊雙手將其攙住扶起來,這是對主家的尊重。

高坎離輕聲安慰老翁幾句,便跟著老婦走向了西跨院看房子去了。

雖然隻是一個跨院,堂屋耳房也是應有盡有。占地約麼三分,也就是後世的二百多坪,單獨的院落,有一大門與主院相連,另有小門直通後巷。高坎離十分滿意,要知道在後世,他們一家三口住的也不過百十平的小屋,還是夫妻二人這些年全部的積蓄拿來付的首付,每個月還得兩三千的月供,這還得說是在五線小城市。現如今這整個一套跨院,還有什麼不滿意的?於是恭聲問道:“租金怎麼算?”

“不瞞二位,如果二位要住上個一兩天,盡管住,莫要說什麼租金,晚飯也可一起在夥上吃,就當是相互幫忙了。隻是我家突逢大難,一是怕要怠慢二位,二則過完年之後,我夫婦二人便打算將這庭院賣掉,回山西投親去了,所以二位即便是租住,也最多租兩月而已,到時還得麻煩……”說話間語氣極是誠懇。

“兩月也好,我一家三口本就在洛陽住不了太久,就像大娘您說的,相互幫襯,既然您家中有事,您瞧我這年輕力壯的,說不定還能幫得上什麼忙,大娘隻管開價便是。”高坎離同樣誠懇的說道

“每月一兩即可。”老婦人聽罷也就不再矯情,開口說道。這一兩紋銀,在鄉下亦或者洛陽外城,許是小康之家一個月的生活所需,抵得上後世的一千元不止(購買力比不上,但對比消費水平卻是相當)。可實際上,在這繁花似錦紙醉金迷的洛陽內城,又直大災之年,也就能買二百多斤小米吧,確實算不得什麼。而對於寸土寸金的洛陽城,這麼大一個宅院,每月一兩銀子,甚至可以說白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