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林克在辦公室裏剛剛選好當天應交給毛主席的文件和資料,電話就響了。
“主席醒了,讓你來一下。”值班警衛說。
林克帶著文件、資料匆匆趕往主席臥室。毛主席穿著睡衣倚在床欄上看文件,看他進來了就放下文件,示意他坐下。林克將新文件放在主席床頭的長桌上,在床前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了下來。毛主席從左半邊床的書堆上拿起一張信紙遞給他,上麵用毛筆寫著“向雷鋒同誌學習毛澤東”的行草字,字體飄逸瀟灑而又剛勁有力。
“你看行嗎?”毛主席從容地抽了一口香煙,用詢問的目光望著林克說。
“寫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林克發自內心地說。他的確覺得主席的題詞比他擬的那些不但更簡明扼要,而且高明多了,字也很漂亮。“是嘛。”主席好像要解釋為什麼沒采用他擬的題詞似的說,“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隻是學他的某一方麵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雷鋒要實事求是,紮紮實實,講求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幹部、群眾要學雷鋒,領導幹部更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好,你盡快把它交給《中國青年》雜誌,不要耽誤了他們付印的時間。”
林克立刻給《中國青年》雜誌撥通了電話。當電話鈴在《中國青年》雜誌社急促地響起來的時候,編輯同誌們都記住了這個難忘的時間:2月22日下午3點。“喂,《中國青年》雜誌嗎?我是主席辦公室,主席為你們的題詞已經寫好了,請派人到中南海西門來取。”
“好好好,我們馬上派人去!”
年輕的攝影記者兼通訊員劉全聚立刻跨上摩托車,直奔中南海西門。20分鍾後,毛主席這幅著名的“向雷鋒同誌學習”的題詞,便已展示在編輯部全體同誌的麵前。
全雜誌社沸騰了,人們互相擁抱,歡呼雀躍。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對整個年青一代的特殊關懷。消息很快又傳到了北京的新聞界,各報刊紛紛要求刊登毛主席的手跡。為了更好地宣傳毛主席的題詞,中央書記處專門進行了研究,決定毛主席的題詞手書由新華社製版向全國新聞單位發通稿,於3月2日一齊刊出。後來,鑒於各報要在日內刊登一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論戰的重要文章,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羅瑞卿決定把這個時間往後推3天,讓首都各大報在3月5日刊登毛主席題詞手跡,隻有《中國青年》雜誌按原訂出版日期在3月2日發表毛主席的題詞。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和讀者見麵,獨家發表了毛主席“向雷鋒同誌學習”題詞的手跡。毛主席的題詞被製作成這期《中國青年》的插頁,隨雜誌同時發送。人們爭相購買,致使刊物屢屢告罄,全國五個代印點幾經重印,累計印數多達800多萬冊,仍不能滿足讀者需求。買不到的青年就向別人借閱,有個當炊事員的青年甚至把借來的這本多達10萬字的刊物,一字一字地抄了下來,以便永久保存。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跡。從這一天起,一個學習雷鋒的運動在全國範圍內以排山倒海之勢蓬勃興起。
這一天可以說是雷鋒的另一個生命—精神生命誕生的日子,是他的第二個生日。鳳凰涅槃,英雄重生,被偉人托上了時代高峰。
2月底,沈陽軍區的領導就聽說毛主席給雷鋒題了詞,都高興壞了。建國以後,毛主席為一個先進人物題詞的事還沒有過。雷鋒出在沈陽軍區,這是沈陽軍區的光榮啊!軍區當即決定要開大會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