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坦白(1 / 2)

子明見增雲如此回答,沒有在言語,沉默了一會兒,站起身就向外走,臨出門也沒有回身,低聲說道:“不願意去就不去吧!反正明日也不會有我的什麼良緣。”

什麼意思?不是皇上要給他找個良配嗎?難道他還想抗旨不尊?還是他另外有喜歡的人了?那個人不在明日參加乞巧節之列?

唉!不想了!隻是明日那麼多美女一定會盛況空前呀!這個時代真沒勁兒,連看個熱鬧都看不到。

子明出了趙府,坐在回府的馬車裏,臉色可不怎麼好看,自己本來就是身不由己,連婚事都要被定親,真是不情願啊!可明日要怎麼應對皇上給定的親呢?

其實他知道,三位皇子和自己的親事皇上應該早已經有數了,明日隻是走個過場而已。

正因為如此,父王和母妃都不好插手。

如果自己在遇到增雲以前還無所謂,現在卻是不同了,如果在這個世界上要娶個人的話,那自己希望那個女子是她,而不是別人!

回到府中,父王身邊的小廝來報,說是父王找他過去。

子明走進沐親王的房間,向沐親王施禮,沐親王揮手示意他坐下。

沐親王是位三十五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容貌俊逸,舉手投足都有股子與生俱來的高貴氣勢。

子明是沐親王的獨子,沒有其他的子女,連庶子庶女都沒有,因為沐親王府隻有一位王妃。

王妃是一位七品縣官的女兒。有一次,先皇令沐親王去那個正在遭受旱災的縣城安撫民眾的時候,沐親王遇見了王妃,兩人一見傾心。

回京後。沐親王執意要娶王妃,並且不會有側妃姨娘小妾。

先皇一怒之下將沐親王痛打一頓,還禁了一年的足。

可是沐親王初心不改。後來當今皇上替弟弟求情,先皇見沐親王很堅定,也就隨了他了。

責令他在皇城外建王府,封為沐親王,與王妃在王府成親而不是在宮裏。

原本先皇並沒有確定太子,見沐親王為了一個女子頑固不化,在冊封他為沐親王的同時。也宣布了當今皇上為那時的太子。

當今皇上娶了當時的威名顯赫的王將軍之獨女,後來先皇薨,繼位,冊封王將軍之女為皇後,生下當今太子和二殿下。

王將軍驍勇善戰。先後平定了邊疆的戰亂,國內大旱之後的暴動也是王將軍平息的。

然後,趙國就進入了安定時期,可不知怎麼,王將軍府裏卻接二連三的得了不治之症,相繼死去。

最後,皇後也得病不治而死。

皇上的後宮雖說有不少的妃子,但一直沒有再立皇後,後宮的妃子也基本是雨露均衡。除了梁貴妃生了三皇子,其他妃子再也沒有生育皇子。

至於皇上對梁貴妃的寵幸也不多,所以梁大將軍雖說是現在皇上所倚重的,可有其他幾位將軍相製衡。

就這樣,趙國沒有外戚幹政的事情發生。

自從沐親王僅僅娶了家世背景簡單弱勢的王妃之後,安逸地在宮外過著逍遙的日子。

與皇上之間的兄弟情誼反而比以前都沒有成親之時更加親厚。在繼位之後不久就讓沐親王建了千機閣,作為朝廷的耳朵,在全國各地建立起網絡。

不過,當今皇上繼位沒有幾年,就在王將軍和皇後相繼死去的同時,沐親王發現自己得了怪病,查不出具體得了什麼病,隻是生命力不斷地消逝,臉色灰白,太醫把脈說是氣血兩虧,但怎麼用藥都不見效。

最後,皇上私密地召見太醫,太醫斷言,沐親王活不過四十五歲。

自從皇上得知了弟弟得了這個怪病之後,有什麼事情產生了“分歧”也不再責罵,而是“和顏悅色”地勸說弟弟放手,讓他們夫妻二人多轉轉,去四處遊玩。

沐親王於是顯出一副慵懶的姿態,攜王妃四處遊玩,不再理世事,千機閣也漸漸交給了唯一的兒子子明。

此時,沐親王見兒子乖覺地坐下,不再如往昔一般一味地與自己對抗,也鬆了一口氣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接受父王和你母妃的安排豈不是更好?此時才知道發愁?”

子明難得的沒有如往常一般地反駁,麵色平靜地對父王說道:“孩兒知道父王和母妃的苦心,可是對於不喜歡的女子,孩兒就是不願意,沒有心思。”

沐親王開始的時候還高興兒子的轉變,感覺兒子懂事多了,但最後一句話卻又激怒了他:“胡說!即使不喜歡的女子也比明天你皇伯伯給你找的強百倍,你不知道?”

“父王先別生氣,孩兒知道。可是父王當初不也是因為對母妃一心一意才違抗皇爺爺的旨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