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這話聽起來,怎麼就那麼酸呢?(1 / 2)

我叫趙天成,本生於一個普通人家,平日和大部分人一樣,麵朝黃土背朝天,在田裏幫家人忙碌,晚上沒什麼事,村裏的年輕人就聚在一起玩樂。

但是後來發生幾件事,徹底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

我當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家裏看爺爺的書籍,裏麵記錄了不少有趣的秘聞,雖不知真假,但仍讓我陶醉其中,因為當時家境還算不錯,小的時候也讀過幾年私塾,大部分字還是認得。

今日又閑來無事,晚上又跑到隔壁爺爺的院裏,找到了一本平時未見的筆記,裏麵內容像是一本記錄,記載了自己先祖的起源和各項典故。

原來自己趙係一脈師承龍虎山一脈,祖上趙升,也是道教始祖張道陵的弟子,相傳得張天師真傳的唯有三人,一位是他的子嗣張衡,還有一位是大弟子王長,剩下的就是趙升,隨著張天師的道法日益精進,在彌留飛升之際,把掌門之位傳於子嗣張衡,王長和趙升隨師父一同羽化飛升,也就是相傳華夏最後的飛升之人。

由於時代變遷,龍虎山強盛一時,但終究抵擋不住時間的流逝,在宋朝時更因內部的重重矛盾,最終分離出幾個獨立的門派,其中以龍虎山為首,後世又稱正一道。

起因是王長一脈因占卜之術而聞名於世,更是有上古神器陸吾龜甲相助,而後又為幾位皇室之人卜卦,結果也全部應準而名震四海,後來朝廷特派人相邀,而當時的王長第二十代傳人王休仁前去任職,當時的皇帝劉子業很是器重,直接授予國師職位,所以當時在朝中也有不小的地位。

後來宋朝邊關戰亂不斷,金人驍勇善戰,已突破邊關數座城池,前線戰士吃緊,糧草不足,將士不但要抵抗金人,更是時刻挨餓受凍,有不少兵士相繼逃離軍營,隨被將領抓拿了一部分逃兵軍法從事,但如果繼續下去,時態將更加嚴重,邊關大部分城池將不攻自破。

所以當朝皇帝劉子業秘密傳喚王休仁到禦書房議事,商議之後,一致認定隻要前線軍餉充足,是可以抵擋金人的虎狼之師,而王休仁就在那晚被皇帝秘密授予特殊官職“發丘中郎將”,就是和三國時期摸金校尉齊名的盜墓之兵,因為當時南宋的行事岌岌可危,朝廷內部腐敗不堪,朝廷已經拿不出像樣的軍餉,補給前線,可以說當時南宋已經大難臨頭。

唯恐金人南下,所以當時的皇帝,才想起了三國時代,曹操曾秘密組織一群以盜墓為主的部隊,史上稱之為“摸金校尉”,當時為曹操帶來豐厚的回報,從而奠定了日後,曹操變成一代霸主的基礎。

從三國時期弱小的勢力,變成讓當時所有軍閥勢力,都為之一驚的巨頭,當中最主要的就是糧餉充足,那時候不怕沒兵,就怕沒軍餉,有錢就有兵的道理誰都知道,所有說當時摸金校尉可是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當時朝廷正是缺錢少糧,所以效仿曹操的典故,借此充實軍費,為抵抗外敵做出不小的貢獻。

由於當時龍虎山的掌教玉清真人,極力反對王休仁的任職,教導其道教責任與拯救世人,除惡揚善,斬妖除魔,而不是行齷齪之事,毀先人古墓。

但因為多年來王係族人大部分在朝中任職,對龍虎山已無太多歸屬之感,切認為掌教真人對自己族人在朝中任職多有偏見。

而王休仁又自認為自己雖然盜墓,但自己也是用於行善和供應前線,這才是拯救世人,隻是道路不同罷了,由於意見不合,而王休仁更是秉承自己的意願,我行我素,導致後來直接分離,專職盜墓。

掌教玉清真人,聽聞後一氣之下,宣布王休仁及其子嗣族人,逐出龍虎山,從此不再是道教之人,此事各派為證。

而我祖上就是趙升一脈,也在當時分離出來,自創山門“三清教”,因為當時祖上得天師傳承至寶“通天至簡”,裏麵記載了通玄道術,更有一套秘傳的術法記錄在內,使得降妖除魔變得更加犀利,因此趙係一脈主要行斬妖除魔的任務。

但是多年來,不斷的外出行事,雖有各種法寶和秘術的配合,但還是使族中大部分精英子弟損落,隻留下幾位年逾古稀的長輩和幾位少年,族中眼看香火將斷,而且多年的除魔任務,也讓剩下的幾位長輩,身心疲憊,早就有了歸隱山林的念頭,經商議之後,由當時的族長告知掌教玉清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