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為昨天流淚
人這一生要經曆的有許多,但無論是甜蜜的還是苦澀的經曆,都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需的“養料”。也正是這些經曆讓我們變得成熟起來。
令人後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經常出現。許多人往往是事情做了後悔,不做也後悔;對於遇到的人,許多人遇到了後悔,錯過了更後悔;對於口中所出之言,許多話說出來後悔,不說出來也後悔……人的遺憾與後悔的情緒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正像苦難伴隨生命的始終一樣,遺憾與悔恨也與生命同在。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可這隻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也不可能不走彎路。做錯了事,走了彎路之後,有後悔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我反省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後悔”,我們才會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更穩。但是,如果你總是忘記不了昨天的失誤,終日為昨天而流淚,從而一蹶不振或自暴自棄,那麼你的這種做法就是愚人之舉了。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先生,現在可以說他已經成為了學習英語的代言人了。他練就的一口美式英語是天生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在高中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甚至有過退學的念頭,上了大學之後,他在大一大二也多次補考過英語。麵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不行,以前一直都不好,以後怎麼會學好呢?所以總是會懷疑自己,其實就是無法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去。如果李陽不能從以前的陰影中走出來,他能成為今天的李陽嗎?李陽曾說他的家庭教育是打擊式的,家長會說他這不行那不行,這肯定會給他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李陽沒有被過去的不理想所牽絆,那些“不理想”反而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他不會把自己當成一個英語很弱的人,他隻會往前看,把自己的努力放在每天的瘋狂練習中,所以,在大一大二時,盡管他的英語很差,但大四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出入各種場合做起翻譯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他的努力自然是最關鍵的因素,但是如果他沒有徹底拋開過去的失意,他的成功也許會來得很晚。
李陽小時候是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人,不敢和別人交流,能去買一瓶醬油就是很成功的事了,當多年以後,他成為了一位善於與別人交流的人,他的父母看到他的表現都很驚訝地問:“這是李陽嗎?”
李陽從一個性格內向的人,變成了今天可以在上萬人麵前流利地說英語、傳授自己學習方法的老師,這樣的轉變不是很大嗎?如果從他小時候的性格來看,誰能相信他會成為今天的李陽呢?這就說明了今天的你完全可以徹底顛覆昨天的形象,隻要你願意去改變,隻要你不被昨天所牽絆!
昨天已成為了往事,那麼就不要再在意它的是非曲直了,正如這位心理學教師所講的一樣:
有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老師,一天在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老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瞬間摔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有人發出了惋惜聲。老師說:“很可惜,是吧,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複原形。今後在你們的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請記住這個破碎的咖啡杯。”
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要再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複過去的歲月,光陰如箭,來不及後悔。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轍,這才是成長!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天給自己一個新的希望,讓自己能夠重整旗鼓,振奮起來,而不是掩麵流淚,為昨天哀傷。看看下麵這個故事,你定會有收獲的。
有一位名醫,素以醫術高明著稱,但當他事業達到巔峰時,他發現自己得了咽喉癌-那正是他最了解的一種病,也是他多年致力研究的方向。和任何人一樣,這位名醫經曆了震驚、恐懼、不甘心,以及別人沒有的憤怒。基於自己豐富的經驗,這位名醫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隻有6個月到1年。
經過一番深思,冷靜地自我探索後,他決定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但是,他要在有生之年,在有限的時間裏,好好地、快樂地、認真地體驗生命,放下以往擔在肩上的許多壓力,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用愛心去關懷周圍的每一個人,以期使自己的生命更充盈、更豐富、更有意義。
有了這樣一種新的人生觀後,他整個心態都有了轉變,他變得謙和、寬容,懂得珍惜,對身邊的一花一草,都懷有一分溫柔;對身邊的朋友、家人,甚至對陌生人,也都笑顏相對。早上外出運動,他親切地和別人打招呼問好;在醫院看病,他比以前更親切,更關心病人。
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如今,他已經平安地度過了第六個年頭。沒有人知道他還能活多久,包括他自己,然而,他已經不再關心這些了。
有人問他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支撐他,這位大夫堅定地說:“是希望!我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我的病人每天好一點兒,希望早上運動時能見到那些朋友……就是這些希望,促使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很重要,必須打起精神來過這一天。”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在有生之年,需要我們努力去做的事情有很多,對於昨天的,無論是傷痛還是大喜大悲,我們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愧疚、後悔、流淚、哀傷。記住,你若有精力,那麼就把這些都用在將來美好的日子上吧,就像那位老名醫那樣。
讓自己活得更舒心些,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試著不為昨天而流淚、歎息,隻為今天過得更加美好而奮鬥,我們就能夠造就一個輝煌的明天,擁有一個燦爛美好的人生!
笑看生活
侯寶林在一次相聲藝術家的表演會上表演京戲唱段,非常精彩,博得觀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唱完之後,他自謙不足,頗有風趣地對觀眾說:“歲數大了,唱不好,就能糊弄人。”
主持人一聽,趕緊說:“我聽著挺棒的!”
侯寶林回答說:“你聽我糊弄慣了呀!”
(第二節 別再責怪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停留在責怪自己的生活中,令自己悔恨不已。其實,何必那麼為難自己呢?無論過去你做的事情有多麼糟糕,都不要再責怪自己了,要知道,人生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做你想做的事,愛你想愛的人,成你想成的事業,這樣人生才不會留有遺憾啊!
不要為自己比不上別人而責怪自己的能力,其實,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看看這個故事,你就會明白的。
有一個年輕人,總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有一天,他遇到一位須發皆白的長者,長者問他:“孩子,你為何如此悶悶不樂呢?”
年輕人看了一眼長者,歎了口氣:“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光蛋。我沒有房子,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整天饑一頓飽一頓地度日。像我這樣一無所有的人,怎麼會高興呢?”
“傻孩子,”長者笑道,“其實,你應該開懷大笑!”
“我要開懷大笑?為什麼?”年輕人不解地問。“因為你是一個百萬富翁啊!”長者有點詭秘地說。
“我是百萬富翁?怎麼可能呢!您就別拿我這窮光蛋開心了。”年輕人一臉的不高興,轉身欲走。
“我怎會拿你開心?孩子,現在能回答我幾個問題嗎?”長者急忙說道。
“什麼問題?”年輕人有點好奇地問。
“如果我現在出20萬買走你的健康,你願意嗎?”長者問。
“不願意。”年輕人搖搖頭。
“如果我現在出20萬買走你的青春,讓你從此變成一個像我這樣的老人,你願意嗎?”長者又一次問。
“我當然不會願意!”年輕人幹脆地回答。
“那麼,如果我現在出30萬買走你的容貌,讓你從此變成一個醜八怪,你願意嗎?”長者接著問。
“我當然不願意!”年輕人頭搖得像撥浪鼓。
“如果我現在再出30萬買走你的智慧,讓你從此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你願意嗎?”長者問。
“傻瓜才會願意!”年輕人不滿意地想扭頭走開。
“別慌,請回答完我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我再出50萬讓你去殺人放火,讓你從此失去良心,你是否願意?”長者追問道。
“天哪!幹這種缺德事,魔鬼才願意!”年輕人憤憤地回答道。
“好了,剛才我已經開價到150萬了,你說你不是百萬富翁,又是什麼?”長者微笑著問。
年輕人恍然大悟。
可見,人的悲哀不在於沒有擁有財富,而在於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青年,他總是覺得每天的生活很無聊,感到自己一無所有。所以,他決定去找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哲人,希望哲人可以給自己指明一條生活的道路,不讓自己再一無所有。
哲人見到青年之後問:“你來找我做什麼?”
青年回答道:“我是一個很貧困的人,我一無所有。所以,我想懇請大師為我指點迷津,使我能夠找到人生的財富。”
哲人搖搖頭,說道:“其實,你和別人一樣的富有,你從來都不貧困,因為時間老人每天都會在你的時間銀行裏存下86400秒的時間。”
青年苦澀地一笑,說:“時間對我又有什麼用?它既不能為我換來一餐美食,又不能給我帶來任何榮譽和財富……”
這時,哲人很嚴肅地打斷了他說的話,問道:“難道你不認為時間比你說的這些都珍貴嗎?不信,你可以去問一個剛剛錯過與愛人相見的人,一分鍾值多少錢?或者你再去問問一個與金牌失之交臂的運動員,一秒鍾值多少錢?你還可以再去問問一個剛剛從死裏逃生的幸運之人,一秒鍾又值多少錢?”
青年聽過這些後,感到十分慚愧。
哲人說:“你隻有明白時間的珍貴,去尋找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你才會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都應該明白,隻要我們擁有現在,我們就是富有的!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擁有86400秒的時間來支配。所以,不要再一味地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而頻頻責怪自己了。但是,縱使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有86400秒的時間用來支配,如果我們不珍惜,時間就會像風一樣從我們身邊飛快地溜走,使我們的人生一片空白。
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總是喜歡沉浸在責怪自己年齡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其實,何必如此呢?任何人都不能永遠年輕啊!況且,年齡大了也不一定就是壞事,這個社會也需要老年人貢獻一份力量。
“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講的就是年已老邁的薑太公最終遇上了“伯樂”的故事。可見,年齡真的不是問題,它隻是一種生理現象罷了,而對於一個人的才能的發揮沒有任何影響。
我們都知道,肯德基是一種流行於世界各地的快餐,但它是怎樣創辦起來的呢?
曾經,桑德士上校原本有一家生意興隆的汽車旅館,他本打算依靠這個汽車旅館安度晚年,但不幸的是,城市的規劃建設將原本為他帶來財源的公路改了。所以,他的汽車旅館被迫關門大吉。此時,他身上除了一份製作炸雞的調料處方單外,便一無所有了。於是,他離開那個曾經給過他夢想的地方,來到了加拿大,準備大幹他的炸雞事業。然而,他卻失敗了,在他70多歲的時候,他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他從來沒有退縮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決定適時再重試一次,最後,他成功了,他成了炸雞事業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