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爽快地回答道:“電梯呀!”
“啊?我們同樣長的木料,電梯員說電梯裏放不下,我們隻好走樓梯!9層啊,我們一層層地扛上來的!”鄰居驚愕地說道。
小梅瞬間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從那以後,她對別人更加熱情了,臉上時常掛著甜蜜的笑靨。
鄰居們做不到的事,小梅卻輕易地做到了,原因是小梅臉上掛著甜蜜笑靨,她用笑容融化了電梯員阿姨那張冰冷的臉龐。然而,現在的社會,競爭愈來愈激烈,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隻顧著忙乎自己的事,卻已經很少關心別人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內心深處更需要別人的理解和關懷,此時,給他們一聲問候和一點兒關心,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他們就會用熱情來回報你。
下麵有這樣一個故事:
史坦哈已經結婚18年了,在這段時間裏,從早上起床到上班這段時間,他很少對他的太太微笑,或者說幾句話。如此一來,他發現自己漸漸地成了一個悶悶不樂的人。於是,他決定去參加一個教育培訓班。在那裏,他被要求以微笑的方式進行打招呼。因此,他決定先試一個星期。
在接下來的這個星期裏,史坦哈去上班時,就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著說一聲“早安”;走出大門時,微笑著跟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來到地鐵口時,對地鐵的檢票小姐微笑;來到辦公室時,對同事們微笑……
史坦哈很快就發現,每一個人也都會對他報以微笑。有一天,史坦哈跟他的一位同事談論起了自己最近在微笑方麵的體會與收獲,並聲稱自己為所得到的結果感到高興。
那位同事聽了他的訴說,微笑著說:“我最初跟您共用辦公室的時候,我認為您是一個悶悶不樂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變了對您的看法,當您微笑的時候,充滿了慈祥。”
史坦哈從愁眉苦臉到對任何人都抱以甜蜜笑靨,最後別人也以微笑回報他,看到大家的笑容,他的心情自然就愉快起來。心情好,工作效率也隨之提高,與同事們的關係也十分融洽了。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想追求幸福。那麼如何獲得幸福呢?其中一個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微笑著麵對每一個人,將你的笑意融進他人的心裏,一點兒一點兒地縮短你們之間的距離。記住:每天一個甜蜜笑靨,你將收獲更多的快樂。
笑看生活
一次,霍勒斯·格裏利在火車上看見鄰座正在讀一份《太陽報》,便與他攀談起來,並建議他買《紐約論壇報》來讀。
但是,讓霍勒斯·格裏利沒想到的是,鄰座說:“我也買《論壇報》,不過我買它是用來擦屁股。”
格裏利一聽,十分生氣,但又不好發作,就對他說:“噢,隻要你堅持這樣做,那麼用不了多久,相信你的屁股會比你的腦袋更聰明。”
(第三節 且滅嗔中火,休磨笑裏刀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無可度》中寫道:“且滅嗔中火,休磨笑裏刀。”這句詩告誡我們做人要厚道,要樂於助人,不要投機取巧,坑害他人。“雪中送炭”告訴我們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援助的雙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其實,在幫助他人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齊炳壽與齊炳義是叔伯兄弟,齊炳壽靠養豬發了家,在村子裏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而齊炳義卻是村裏有名的“愣頭青”,遊手好閑,好賭成性。
有一天,齊炳義又輸光了錢,就去找堂兄齊炳壽借兩萬塊錢。齊炳壽問道:“借錢做什麼?”
齊炳義支支吾吾地回答說:“養豬需要些錢。”
齊炳壽想了一會兒說:“數額較大,一時拿不出來那麼多,過兩天湊齊後再借給你。”齊炳義道過謝後,便走了。
齊炳壽的妻子得知這件事後,生氣地說道:“他準是把錢輸光了,才找你借。如果把錢借給他,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齊炳壽聽了妻子的話,沒有吭聲。
第二天一早,齊炳壽主動去找齊炳義,問他:“你打算在什麼地方建豬舍?”齊炳義支支吾吾,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
最後,齊炳壽說:“我看這樣吧!還是在我豬舍的東邊蓋吧。一來那裏水方便;二來我在那,咱們兄弟之間也好有個照應。下午,我陪你去聯係一下施工隊。”齊炳義見此,隻好假戲真做,便點了點頭。齊炳壽便開始拉著他聯係施工隊,購買建築材料,選購養豬用具。剛開始時,齊炳義不大情願,但後來看到堂兄是真心幫自己的,也就主動幹起來了。
一個多月後,齊炳義的豬舍建好了,並通上了水電。做好這一切後,齊炳壽又幫他買了100多頭小豬崽,而且一有空便去齊炳義的豬舍指導他如何飼養豬。
從那以後,齊炳義整天都忙著照看豬舍,再也沒有時間去賭博了。4個月後,第一批豬出欄,齊炳義賺了1萬多元,手裏拿著鈔票,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幹。到了年底,他的家裏又換了新彩電。
新年的一天,齊炳壽去齊炳義家串門,正好碰上王大朋在齊炳義家要賬。
王大朋大聲說道:“怎麼著,你以前輸的錢不認了?”
齊炳義也生氣地回答道:“老子沒錢,你能把我怎麼著?”
齊炳壽一見這情況,便急忙上前勸解,好不容易才把王大朋勸走。回到屋裏,齊炳壽還沒坐下來,齊炳義便對妻子說:“你把錢給咱哥。”
齊炳義的妻子便急忙把一遝錢遞給齊炳壽,說:“這是你幫俺建豬舍和買豬崽的錢,共22000元,哥,你數數。”
齊炳壽急忙說:“22000元,沒用這麼多錢。”
齊炳義說:“哥,你拿著,多的是利息。”說完,他便把錢硬塞給了齊炳壽。
一年後,齊炳義的家境大為好轉,齊炳義也沒有再去賭博,他們非常感謝齊炳壽。齊炳義的妻子常跟人說:“多虧炳義有個好哥,讓他幹了正事,俺也跟著過上了好日子。”
齊炳義賭博輸了錢,向齊炳壽伸手借錢,並撒謊說要養豬。齊炳壽盡管知道他在撒謊,但並沒有拆穿他,反而因勢利導,向他伸出援助的手,墊錢幫他蓋豬舍、買豬崽,並手把手地教他養豬。“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齊炳義雖是當地有名的“愣頭青”,但還是被齊炳壽感化了,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假如齊炳壽沒有一顆幫助他人的心,他不僅不能得到堂弟齊炳義的讚賞,而且還會傷及他們兄弟間的感情,齊炳義也還是那個“愣頭青”。由此可知,我們應該多幫助他人,而不應“隔岸觀火”。
然而,在如今這個社會裏,很多人都喜歡“隔岸觀火”。不僅如此,連背後投機取巧這樣的行為也出現了。這些人總想不勞而獲,自己沒有什麼勇氣,卻總是自吹自擂,為了達到目的,便采取投機取巧的方式,最終害人害己。
下麵有這樣一個故事:
藍月和杜娟兩個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平時兩人相處很融洽。年終,公司搞推廣策劃評比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拿出自己的方案,優勝者有獎。
藍月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經過半個月的深入調研,再加上平時對市場工作的觀察思考,藍月很快就做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策劃案。
在方案征集截止日的最後一天,杜娟突然歎了一口氣說:“哎,藍月啊!我心裏有點兒緊張,心裏沒底啊,你幫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見。”藍月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杜娟的策劃很一般,沒有什麼創意,藍月看完沒好意思再說什麼。
杜娟用探究的目光盯著藍月,說:“讓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藍月心裏很懊悔,但自己剛才看了人家的,現在沒有理由不讓別人看自己的方案。幸虧明天就要開大會了,她想改也來不及了。因此,就拿出自己的文案讓她看。
然而,第二天,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由於杜娟的資曆老,按次序先發言,她講的方案跟藍月的方案一模一樣。在講解時,她對老板說:“很遺憾,我現在隻能講述自己的口頭方案,電腦染上病毒,文件被毀了,我會盡快整理出書麵材料。”
藍月霎時目瞪口呆,她沒想到杜娟會搶自己的功勞,她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也不敢申訴,因為她資曆淺,怕老板不相信自己,隻好傷心地離開了這家公司。
杜娟的方案得到了老板的認可,但由於方案不是她自己的,有些細節不清楚,在執行方案時出了不少錯,她又無法及時修正,結果失敗了。後來,老板得知她是搶藍月的方案時,就無情地炒了杜娟的魷魚。
故事中杜娟的行為就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為了達到目的,竟然利用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盜用了別人的創意。她雖然得到了一時的滿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她並沒有徹底地了解那個方案,在執行時出了好多錯,最終被公司無情地辭退。所以說,投機取巧最終將害人害己。
“且滅嗔中火,休磨笑裏刀。”我們隻有多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