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看商孫氏臉色實在難看,便說道:“一千兩銀子這麼大的事,我一個人做不了主,得問老爺的意思。”
其實要她說,給一百兩銀子就行了。不是她忘恩負義,隻是賀家當初雖然確實幫了忙,但他們該孝敬的也都孝敬過了,之後逢年過節的,她也都會派人送一份禮物過去,算是心意。
如今賀家落了難,她也不是說要見死不救,隻是他們能力有限,就算要幫忙,也該量力而行吧?可商孫氏倒好,一開口就要她拿出一千兩銀子來,她哪裏拿得出來?她手裏雖然有些田莊鋪子,賺的卻並不多。
一千兩,已經是她手中一個田莊一年的盈利了。她手中雖然有三個田莊兩個鋪子,規模卻都不大,更何況,青山縣原本也隻是個小縣城,百姓的日子並不富足,不過能溫飽而已。
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誰還能拿出多餘的銀子出來花?
不僅是她,就連她父親李廣財,說是附近首屈一指的富商,其實每年賺的銀子也並不多,跟那些真正的富賈根本沒法比。
李淑華也明白商孫氏這麼做的理由,賀家是從京城來的,雖說如今落了難,到底身份不一般。商孫氏本來就愛麵子,自從商士功當了縣令後更是講究起身份排場來,平時大部分銀子都用在了置辦衣服首飾和保養上。
賀家是從京城來的,商孫氏擔心銀子太少拿不出手,這才一開口就讓李淑華拿出一千兩銀子出來。
商孫氏沒想到李淑華會這麼說,臉色更難看了幾分,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家裏的賬都是你在管,銀子也都是你收著,問老大幹什麼?”
商孫氏很不滿,她開口要一千兩銀子,其實並沒有想過把這一千兩銀子全都給賀家。反正銀子到了她手上,給賀家送多少還不是她說了算?
可她沒想到李淑華竟然這麼不上道,還學會拿商士功做筏子了,實在可恨!商孫氏隱隱覺得,自從李王氏那個老貨來過之後,李淑華就越來越難對付了。
一定是那個老貨跟李淑華說了什麼!
想到李王氏警告自己的話,商孫氏的臉色更是黑如鍋底。商戶就是商戶,早晚有一天,她要讓士功把李淑華給休了!
商孫氏正運著氣,張春華卻不甘寂寞地開口了:“娘說得對,大嫂要是覺得有難處,直接開口就是了。何必拿大哥做筏子,以前哪次不是大嫂直接做的主。要我說呀,一千兩銀子是多了點兒,可賀家畢竟是咱家的恩人,這銀子,該給!”
說到這裏,張春華眼波一轉,目光在商孫氏和李淑華臉上掃過,就拿帕子掩嘴笑了起來。要是換了她,那是一兩銀子也不想給。反正銀子是李淑華出,她看個熱鬧,還能給李淑華和商孫氏添堵,何樂而不為?
更何況,以她對商孫氏的了解,這一千兩銀子未必就會全部交給賀家,商孫氏肯定會偷偷扣下一部分,她若是把商孫氏伺候好了,說不定還能占占便宜。
商錦秀看她們聯起手來欺負李淑華,心裏不滿,就說道:“既然賀家是咱家的恩人,那不如這銀子就從所有人的月曆裏扣吧。下人的例錢不好動,那就從咱們每個月的例錢裏扣好了。一千兩銀子的話,是多久的例錢啊,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