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匈奴帝國(1 / 2)

簽訂條約的國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壓等手段,脅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簽署的條約,由於締約雙方的談判地位不對等,導致最後締結的條約不平等,因此條約通常都會對某一方的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產生侵害。

-----------------------不平等條約

鄂土納喝的稀裏糊塗,其手下的偵察兵們全都東歪西倒。我算是弄明白了,這夥人是匈奴帝國派出來進行殖民擴張的。從鄂土納口中提及的協議,絕對是不平等條約。

娘的,這不就是喪權辱國嗎?

不過,我喝了一點酒想想,我這裏隻是一片裁決者領土,並沒有成立國家,也就談不上辱國。至於喪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這裏一點軍事力量都沒喲,別說是匈奴騎兵師了,就是來一個團的偵察兵,我也是吃不消的。

匈奴帝國,從第三紀元重新建國開始,文明階段就一直停頓在遠古時代,科技在短暫的發展之後,就一直停滯不前。這很明顯是刻意的卡住科技發展水平,這據說是和匈奴帝國的國家能力有關,傳聞匈奴帝國的國家能力中,有倆項能力是特色兵種類的,特色兵種是國家能力中最為務實有效的能力,可以在特定的文明階段幫助你勢力擴張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一旦你的科技水平達到了新的文明階段,該特色兵種就會麵臨淘汰。如果這個傳言是真的話,匈奴帝國如果將科技水平提升至二級,古典文明階段,就會導致國家能力中的倆項能力被廢掉。

一個“匈奴單於”的頭銜,最多為裁決者提供三項國家能力。

晚上我一夜沒有睡覺,每個國家在裁決者的管理下,政策、軍力、文化等各個方麵都早就和曆史上完全不同,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夠在曆史的場合中找到一些蹤跡。

早期匈奴,是一個活躍在中國北方的部落聯盟式遊牧民族。匈奴在初始紀元公元前3世紀左右多次入侵中原,這也是秦朝修建長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遭遇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帝國之一:大漢帝國,沉重的打擊之後,匈奴被迫開始遷徙。

匈奴遊牧部族在初始紀元公元4世紀及5世紀遷居歐洲大陸,這支來自中亞大草原強大的力量。在其最負盛名的領袖阿提亞的率領下統一為戰無不勝軍隊,在歐洲各地燒殺搶掠,令羅馬人及其盟友聞之色變,構成了後來被羅馬人及其盟友成為“上帝之鞭”的力量。

初始紀元公元4世紀末,匈奴部落渡過伏爾加河,進入歐洲。蒙古高原地勢崎嶇起伏,周邊環境變化多樣,它在不同方向,被群山密林、草地、沙漠、以及數百個小湖泊沼澤所環繞著。這裏居住著許多不同種類的野生馬匹,這無疑為匈奴牧民成為馴馬高手創造了有利條件。

初始紀元曆史上,匈奴帝國的巔峰時期,匈奴控製著東起中亞的幹草原地區,西至現在的德國境內,橫跨整個中歐的國境。但是這巨大的統治範圍內的環境差異似乎並沒有給匈奴的統治帶來很大麻煩。

關於匈奴在歐洲大陸這個新家的早期記載,極度殘缺,僅存的部分主要來自於匈奴的敵對陣營,內容也僅限於匈奴的一係列征服戰爭。按曆史資料,匈奴在初始紀元公元4世紀左右進入歐洲後,首先征服了數個敵對部落,包括阿蘭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這個時候的匈奴還隻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他們的陣營選擇搖擺不定:時而大膽的攻擊東羅馬和西羅馬,時而作為羅馬的雇傭軍來對付其他的部落。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拜占庭(東羅馬)開始向匈奴支付歲貢以換取平安——雖然羅馬人的承諾並不是每次都能兌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