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壽宴風波層疊起(2)(1 / 3)

對於今日江安縣主會如此禮遇文青,文青不明所以,大家也分明都想錯了,大概都以為江安縣主和姚家有什麼淵源。可錦瑟卻知道,當年祖父和父母在世時與江安縣主實沒有任何來往。若說有交情,也隻是當年江安縣主的公公蕭閣老曾與祖父同朝為官,可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江安縣主如此為文青說話,倒叫錦瑟心中詫異,是江安縣主性情寬厚呢,還是其中有自己不知的緣由?看方才江安縣主對吳氏的態度,又不似寬厚熱心之人啊!

又熱鬧了片刻,老夫人見姑娘們一直躲在屏風後麵,便笑著令文青等人陪同謝少文到前麵去吃酒。等少爺們走了,屏風才被撤去,姑娘們這才向江安縣主見了禮。

唯錦瑟被叫到了近前。江安縣主拉著她的手,少不了關切兩句。錦瑟一一答了,態度不卑不亢、從容有禮。江安縣主見了,眸中便多了兩分喜歡,竟褪下了右手的碧璽珠串往錦瑟手腕上套。

錦瑟觀江安縣主通身上下除了隻在髻側插了一排玉梳外,便隻有手上這個珠串,知她定是不喜佩戴飾品之人。如她這般身份實也不需用飾品來抬高身價,而頭上則是必須要插些發飾來固定發髻的。這珠串既被她戴在手上,必然不是尋常之物,隻怕有些淵源,錦瑟哪裏敢受?

錦瑟推辭不受。見江安縣主堅持,她這才笑道:“縣主若真要賞小女子見麵禮,小女子倒瞧著縣主頭上那柄小玉梳精巧可愛得緊,可否請縣主將它賞了小女子?”

眾人聞言皆覺詫異,隻道錦瑟此舉委實不當。江安縣主頭上的那排玉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雕工卻出自一人之手,一瞧便是一大塊羊脂玉分雕而成。這套玉梳若拔了最小的給錦瑟,剩下的就不能再佩戴了,而江安縣主又不能將一整套都拔下來送她,錦瑟此舉當真有些任性魯莽。再者,瞧著那碧璽珠串不過一般貨色,這套羊脂玉梳的質地卻極佳,哪有這樣討要物件的?

江安縣主聞言,卻極為認真地又瞧了錦瑟兩眼。她沒再堅持,將碧璽珠串套回自己手上,拔了頭上最小的玉梳插在錦瑟的鬢邊,笑道:“你既喜歡,又有何不可?到底是嬌俏的小姑娘,隻插這一支小玉梳,便添色不少,好看得緊呢。”隨後又衝萬氏笑道:“還是你眼毒,早早便訂下了這麼個美人坯子,又是這般靈巧聰慧。叫人眼熱啊!”

萬氏便也笑道:“京城的閨秀仰慕韞哥兒才華的不知多少,個個都是鍾靈毓秀的美人,隻怕你挑媳婦兒都挑花眼了。我武安侯府隻得這一個,你倒來眼熱了,真是叫人氣惱。”

眾人便都笑了。

錦瑟謝了江安縣主,然後躬身退下。

眾夫人見江安縣主對錦瑟討要玉梳之舉非但沒有不喜,反對她稱讚不已,便更覺先前猜測得對,瞧向錦瑟的目光也愈發柔和起來。

其他姑娘起身見禮,倒再未有能叫江安縣主叫到近前的了。隻有那位吳姑娘見禮時,江安縣主卻笑著瞧向她身後的丫鬟流雲,道:“吳大姑娘身後的婢女倒似北域人呢。我這暖柔丫頭也是北域人,總念叨著思鄉情切,一會兒你們倒可一處說說話。”

吳姑娘聞言便笑道:“流雲是從赫拉草原來的,不知暖柔姐姐的故鄉是?”

站在江安縣主身後做丫鬟打扮的姑娘這才抬起頭來,倒引得眾人抽氣不斷。隻見暖柔瞧著十五六歲,正是女子最美麗的時候。因是異域人,其身段比大錦女子足高出兩頭,出落得窈窕有致,卻又帶著一股北方女子獨有的健美和灑脫之氣,配上那極度豔麗的五官、風情萬種的神情,倒不似個丫鬟。

錦瑟瞧著也是眼前一亮,隻覺這暖柔的容貌嬌豔如妖,便是女人見了都要心跳失速。她跟在江安縣主身後,怎麼瞧怎麼古怪。

“這可巧了呢,婢子也是從赫拉草原來的。”暖柔笑道。

江安縣主便擺手道:“行了,知道你見了老鄉高興,卻也莫失了身份,一會兒自給你們敘話的機會。”

暖柔又笑著謝了江安縣主。

江安縣主這才衝吳姑娘道:“都說江州人傑地靈,果真如此。姑娘們一個個俊俏不說,還都知禮得緊。莫拘束,快坐吧。”

吳姑娘謝了江安縣主後從容落座。倒是其他姑娘見她因一個婢女和江安縣主說上了話,紛紛露出氣惱、嫉妒之色。

姚錦玉也一臉陰色,十指緊緊地抓著她繡的屏風繡麵兒,瞧著吳姑娘的目光中也有些不忿。作為姚家嫡長女,她見禮時,江安縣主都沒多瞧她一眼,卻對一個小小縣丞的姑娘青睞有加,自然叫她內心不平衡了。

錦瑟見姚錦玉的模樣,她心思一動,傾身靠近姚錦玉。

瞧著被姚錦玉抓揉成團的繡麵兒,錦瑟道:“大姐姐輕些,這繡麵兒好容易繡成,若是弄壞了豈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