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寫完最後一個字,關上電腦,天已大亮。又是一個通宵未眠!在筆耕的日日夜夜,我曾有無數這樣通宵達旦的時候。
我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且是被耽擱的一代人中的一分子,我熱愛讀書,熱愛文學,熱愛寫作。兒時,我最大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今日筆耕,便是為了圓我兒時的一個夢,一個文學之夢。在我寫作的日子裏,我實實在在體會到,作家不是那麼好當的!當作家,就要付出巨大的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不知要勝過體力勞動多少倍!當初,盡管我對文學愛得如醉如癡,而我,卻沒有足夠的自信,我不相信自己能夠寫成一本書。在寫作之初和作品進行到舉步維艱時,有三個動力一直鞭策著我,使我執著地將作品寫完。
第一個動力,是來自詩人趙國培先生的一首詩:
“生活,盡可簡簡單單。生命,豈能平平淡淡?
是土,何必甘作坑窪坡坎,毅然聳為五嶽黃山。
若木,羞與草叢蒿蓬為伴,挺身站成翠柏紅棉。
為文,不妨吟詠短曲小調,更須書寫長卷巨篇。
做人,與其平平庸庸百歲,何如光光彩彩一天。
生活,並非時裝展覽,不必追求華麗美豔。
生命,卻是朝陽騰空,原本應該金光耀眼!”
第二個動力,是菀雲寫的關於成功與不成功的鑒別錄激勵著我:
“不成功者付出很小的努力。他們的潛在能力隻發揮出一點點。成功者把所有能力都使用出來。他們不管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竭盡自己的全力,同自己競爭,突破自己!”
第三個動力,則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因為,自女兒一上學,我就對她嚴格要求。我要求她上進、自強不息;要求她優秀、超越自我。對孩子不斷提要求,父母卻放鬆對自身的要求,在孩子麵前,就會喪失說服力。所以,我必須超越自我!我要以頑強的毅力做成一件事,一件對我來說,像登天一樣艱難的大事——以紀實性文學形式寫成一本書!
這便是我的動力和初衷。在我寫作過程中,女兒曾經這樣對我說:“媽媽,由於您的原因,我現在非常自信。”
“你自信,這很好啊。但我想知道,你自信,來自我什麼原因呢?”
“因為,我有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媽媽。”
“打住打住,你這樣說,我很慚愧,我哪有什麼了不起!”
“您沒讀幾天書,居然在寫小說,這真像是天方夜譚。僅憑這一點,您就很了不起!如果當初您有機會多讀點書,您不比我們校長遜色!”
“是麼?”我大笑:“你們校長是女中精英,而我不是!”
“誰說的?在咱家,您就是精英!”
“你越說,我越慚愧了。”我說:“我什麼事都沒做成,算什麼精英?”
母親節那天,女兒發來短信。短信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新:“媽咪,感謝您帶我來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感謝您養我,愛我,教育我。又是春天花開的季節,又到了您的神聖節日,祝福您,我親愛的媽媽永遠開心,健康,傑出,快樂!”還有一條短信,讓我銘記不忘:“有一棵大樹,我們春天依著它幻想;夏天依著它繁茂;秋天依著它成熟;冬天依著它沉思。這棵大樹,就是母親!媽媽,您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女兒如詩般的語言,強烈地激勵著我,也給了我更加向上的力量。女兒把“傑出”、“偉大”都用上了,我心裏暗暗感到慚愧。自己一生什麼大事也沒做成,若再不做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何來大樹的偉岸?何來“傑出”和“偉大”?
在這所有的動力下,這本書終於完成了。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我親筆而寫。每天,寫得雙眼疲勞、頭腦發脹,但我很高興。我憑借五十幾年的經曆和人生感悟,天一筆地一筆,山一筆海一筆,描繪多彩而火熱的生活。寫到動情之處,我揮淚大哭。寫到快樂之處,我一個人在屋裏載歌載舞。在完成這部作品的時候,我真正懂得了創作來源於生活;懂得了為什麼作家要創作,必須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憑我的文化水平,讓誰說,也寫不成一本書。所以創作,肯定來自於生活。沒有生活的積累,沒有生活的體驗、思考和感悟,我絕寫不出如此多的文字。中國的文字那麼多,要想把它們恰到好處地運用、組合,相當困難。生活是我真正的老師!它教會了我如何運用文字表達思想、表達人生的喜怒哀樂、苦辣酸甜。我感謝生活、感謝生命、感謝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是那些人,讓我體驗了生活、認識了人生,並給了我碩大的人生感悟。使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享受了那些沒有來到人世的、我的兄弟姐妹們不曾享受的人生百味!
最後,我真誠地感謝為本書付出辛苦勞動的所有朋友們,包括小於、小呂、小顏,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