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軒逸不知道他們這次是否會和之前一樣能躲開鬼子的搜捕,但他很清楚這次鬼子的數量遠超之前的任何一次,所以他們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這才不到半天時間他們就數次和鬼子遭遇,還搭上了馬忠的性命,這麼下去他們可能連天黑都堅持不到,逃亡,從和大部隊失散之後他們就一直在逃亡,開始的混編小隊現在李思明、梁蓉他們三個人,羅德是後加入的自然不能算在其中,呂慶喜、李國壽、阿貴、馬忠都先後戰死,他們卻是沒有一個人是別這片叢林殺掉的,呂慶喜死在戰鬥中,李國壽和阿貴都是被俘之後死亡,馬忠其實也一樣,隻不過他沒有讓鬼子得逞罷了,這些人都算得上是響當當的漢子,沒有折辱了作為中國人的名頭,他們是戰士。
下一個是誰?想到這些司軒逸不由得摸了摸包裏的玉璽,這個東西無論如何是不能讓鬼子拿走的,他在玉璽的那個包裹裏放了一枚手雷,如果到了是不可解的地步他就直接用這個自行了斷,玉璽也跟著他一起灰飛煙滅,總之絕對不能落在鬼子手裏。
他們還有四個人,離目的地其實已經是很遠,最多三四天的路程,而現在他們卻遭遇了這麼多的鬼子,眼見著希望在即,真的能度過這一關嗎?
“我們是不是得改變一下方向?”羅德低聲說。
“我們現在已經沒什麼方向了,但大致還是在向北,你什麼意思?”聽了梁蓉的翻譯之後李思明低聲問。
“鬼子似乎知道他們在向北。”司軒逸好像明白了羅德的意思。
“嗯?”李思明皺了皺眉,他仔細會思忖這才想起來早上在樹冠頂上看到的那些鬼子似乎傘降的重點正事北方。
“日軍肯定知道我們要穿越叢林,所以他們的兵力部署也可能是一這一點為基準的,所以我們改變方向更容易避開他們的圍堵。”羅德的理由也是有一定說服力的,他們這一路一直都是向北推進,鬼子肯定能摸到規律,再說如果他們不回遠征軍控製區,那隻能往有人區進發,隻能往最近的滇緬公路或者村寨推進,而他們目前的位置其實方向都差不多,距離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鬼子肯定也能想到這一點。
李思明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那我們可以向西,等避開鬼子的控製範圍之後再向北,如何。”
“可以,向西可以遠離野人山,盡快離開它的控製範圍,不過鬼子很快就會發現我們的意圖,所以我們還是要反複改變方向,隻有讓他們猜不到我們的意圖才更方便脫身。”司軒逸說。
這個觀點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同,說幹就幹,他們立即改路向西,結構不到半小時他們就遇到了一個湖波,有了之前的經曆之後他們可不敢靠近水邊,這麼大的湖裏肯定有鱷魚,誰也不想重蹈鬼子的覆轍,無奈他們隻好沿著湖泊向南繞行,之所以向南也是為了避開鬼子以為他們還會繼續向北的慣性思維,這一路上他們盡量選擇不易留下痕跡的地方走,雖然難度不小的,但絕對可以給追蹤他們鬼子帶來足夠的麻煩,尋找痕跡是最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所以這能有效的拖慢鬼子的進度,當然指的是身後追蹤他們的鬼子,至於路上遇到的就完全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