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迷途何從(12)(1 / 3)

經曆了這麼多事情之後司軒逸突然明白了,他和李思明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無話不談了,也不像以前那樣不用張嘴就知道彼此在想什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單純,雖然並沒有站在對立麵上,但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疏遠了很多,或許是因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的變化與李思明的那種堅持與執著的信念越來越遠,他們在野人山的大逃亡中相識,經曆了諸多的事情之後又共事多年,可以說他們的友誼是鐵與血凝成的,多年來一起同生死,共同進退,默契如手足,感情如兄弟,可是隨著一連串事情的發生,他們之間慢慢的出現了裂痕,雖然在關鍵時候仍然可以患難與共,仍然可以為對方犧牲自己,但是在大事大非上他們卻已經沒辦法達成一致。

司軒逸發現自己其實很懦弱,這一路走來,他並沒有真正的做過什麼有效的抗爭,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一味的逃亡與被逃亡中度過,隨之而來的,隻是信念的垮塌和一味的隨波逐流,這一切都是在求生的前提之下發生的變化,而李思明卻不是這樣,他從沒停止過與上麵的博弈,更沒打算逆來順受,從沒改變過自己的信念,努力堅持自己的追求,無畏生死,不管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否改變什麼,都不會輕言放棄,或許這就是兩個人的不同之處,或許司軒逸走到今天的地步和發生的改變,才讓李思明慢慢的覺得他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司軒逸,他在李思明心中的形象正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垮塌,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不顧生死追隨,在這個過程中,李思明正在從司軒逸的影子裏慢慢的走出來,實現對自我的一種超越,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與追求,就算這次回去改變不了什麼,他也要為了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他要對這一切的不公進行最後的抗爭,哪怕是用死亡的方式也在所不惜。

人生在世總得有個奔頭,如果一味的隻是為了活著那和牲口有啥區別?與其活的窩窩囊囊不如死的轟轟烈烈,堅持自己的信仰,為之努力奮鬥,這就是李思明的想法。

當然,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有人覺得他傻,或許在別人看來他所謂的信念一錢不值,甚至不屑他付出的努力,但是他這種堅持確實值得敬佩,換作常人又有幾個能做到呢?

司軒逸終於明白了,自己不可能勸得動李思明,也徹底想通了,自己究竟是在為什麼而迷茫不前,自己之前的那一切的困惑就是自己的猶豫不決,他沒有李思明那麼堅定的信念與理想,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困惑與不解,雖然他同樣堅持殺敵報國是一個軍人應盡的職責,但是他卻沒有李思明那種分明的立場,他忽略了黨派之間的差別,他隻是考慮了一個國家,一個領袖,一支軍隊前提下一切都不該有現在的黨派之別,隻考慮全國上下應該同心協力的守土抗戰殺敵報國,但這太過於理想化了,畢竟這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戰亂紛爭外敵入侵時是一個混合的亂世之中,絕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他也不可能避開這一切不考慮單純的抗日救國,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立場,沒有一個強大的群體作為支撐,孤身一人能做的事情實在是太有限了。

或許這短短的幾天將是兩人最後的相聚,在此一別之後各奔東西,各自麵對未知的前程,司軒逸徹底明白了,這段日子或許是上天的施舍,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話別,去追憶過往,去暢想未來,相聚不易,又何必對一個已經不肯回頭的人苦苦相勸呢?

在想明白這些之後司軒逸也沒有試圖勸告李思明。

為了安全,他們第二天就搬到了村子最後麵靠近樹林的地方,萬一出現什麼情況他們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退入林子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