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穀子走了,華雲義看著師父遠去的背影,居然沒有悲,也沒有喜。說實話,他對排雲觀沒有多少感情,隻是他在這裏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很多道理,感激師父和師兄的知遇之恩。
華雲義回到洞裏,每天,青雲師兄都會風雨無阻的給他送飯,順便帶些他急需的物品;但是從來不和他多說話,也許是害怕師父和師兄們。華雲義想,人為什麼要那麼多疑,而心裏不痛快呢?
黃葉洞的內壁有一道石門,按動門上的機關,推開來,裏麵別有一番洞天。想起去年秋,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華雲義借著微弱的油燈光,無聊的在洞裏走來走去,發現了這道石門,便依八卦圖解開了這個秘密,旋動機關時,露出了這樣一間秘室。
真是洞裏有乾坤!華雲義打著火苗走進去時,發現這洞裏也有床,有燈,還有數本書籍和文房四寶等物件。他翻開那些書,紙張已現灰白,但字跡和圖形還很清楚。華雲義仔細看時,原來這些是記載各門各派武功秘芨的書。華雲義心想,這或許是師父放在這裏的,目的就是讓他好好研習各門各派的武功,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華雲義不負眾望,幾個月來,就撲在書堆上,掌握了各門各派的武功絕技,運用到自己的修行之體中,每天鑽研,鍛煉,以使武功更高,修為更深。
去年冬季的一天夜裏,華雲義夢見自己飛身離開地麵,飄身在黃山後海的千峰之間,白雲之上,俯首低看大地,森林,峰巒,低穀,河岔,在一片白雪鑲染之下,快速的移動著;耳畔風聲呼呼,他飄過獅子峰,光明頂,蓮花峰,看見聖泉峰頂升起的那一層朦朧的白霧。大雁領著百鳥前來迎候他,他笑著,在萬千空中精靈的護衛下,看見了自己的家鄉,萬樹桃花盛開的華夏村,母親,姑姑,奶奶,小夥伴們在桃林中歡笑,追逐。華雲義在心中呼喚著:“娘,姑姑,姐姐,玉珍,大家好,雲義回來了。”他想落下去,但見百鳥齊聲鳴叫,他眼界模糊,在空中打了個寒戰,醒了過來,麵對的還是一盞油燈,四壁清冷。
第二天起來時,但見外麵飛雪連天,萬山已是一片銀白。華雲義把洞口的透簾掩得更實,因為黃葉洞內冬暖夏涼,倒是不覺得冷;青雲師兄送來了糧食,囑咐他這幾天會大雪封山,他可能不會進山了,已給他準備一個月的食糧,最好是自己溫火做飯。
華雲義就在練功之外,自己做飯;想來想去,就離開黃葉洞,攀上千旭峰的懸崖峭壁,居然偷取鬆鼠珍藏的山栗。還下到山穀中,在齊膝深的積雪中行走,尋找著冬天出來覓食的山雞,黃鼠等,利用自製的弓箭和彈子,打回來和山栗等一起蒸來吃,還真是上好的美味!
不知不覺,在熟悉傳統武功心法的基礎上,外界的條件,促使他發揮出身體的內在潛能,為了攀上高崖,他利用全身的功力,緊貼著崖壁,可以快速的前進;為了追逐野味,他必需和野兔,山鹿等賽跑,輕功得以提升,居然可以踏著積雪飄身前行。
眼見著冬去春來,再見夏天火熱的驕陽,或狂風挾著暴雨,後海的雲層翻騰洶湧。眼見黃葉洞前花開花落,千山萬壑一片蒼翠,轉眼又是落葉緋黃,絲絲的清涼之風吹過臉頰,華雲義在洞前,張開著雙臂,仰首向著雲天,是上天的眷顧,讓一顆幼小的心靈,過早的接受人間的蒼桑,曆史幾千年的無奈,卻把他引向一片更廣闊無涯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有飛禽走獸,有山河湖川,還有風雲雷電;我們人,就在這片天地裏,與所有的一切和平共處。
又是一個漫漫冬季。
華雲義從山穀打獵回來,走進黃葉洞,但見雲穀子坐在石桌前,正翻著他看過的一本書。
華雲義叫聲:“師父!”忙放下打來的山雞和背著的弓箭,拍掉身上的雪花,來到雲穀子身前。
雲穀子抬起頭看著這個小徒兒,十八個月的山地孤獨生活,居然磨勵出了華雲義的豪情,步伐飄逸但不失平穩,身板結實卻又顯輕盈,神情淡定但豪氣逼人。小小的年紀,是什麼造就了他剛柔相濟超人的氣質?這種精氣神的結合,雲穀子想,除了師父浮塵子,這世上具有此仙風道骨的還真沒有幾個。
雲穀子說:“雲義,你的修行已經超出了師父的預想,為師也不說什麼了,明天就帶你出山。”
華雲義問:“回排雲觀嗎?”
“不是觀裏,是趕赴雲南。”
華雲義吃了一驚,說:“師父,去雲南幹什麼?”
雲穀子說:“師父給你講一個故事,你聽完就明白了。”
數百年前,盤聚於西北大漠的回紇人隨蒙古大軍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人口不斷壯大。大元朝失勢後,中原的回紇人命運也隨之改變,受盡欺淩;特別是滿清建國以來,對回回人的歧視尤盛,稍有不慎,輕則刑罰,發配邊陲,重則淩辱,直至處死,其刑極慘無人道。百餘年來,回紇人無數次的起來反抗,要獲得生存的同等地位,但都被滿清殘酷的鎮壓,以至於與朝庭的積怨越來越深,這種仇恨已經蔓延於整個**地區,很難說不會在某一天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