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誤以為隻有自己的經曆才算壯懷激烈。然後難免誇誇其談,希望得到更多的認同,來緬懷心中那點被拚命放大的傷口與遺憾。
上學時,班上有個“富二代”男生。
同學們都很羨慕他,因為感覺他的錢總是多得花不完。穿最貴的名牌衣服,用最好的文具,生日聚會在最豪華的餐廳辦,動不動中午就請全班同學吃冰激淩,還是當時我們都不舍得買的“和路雪”。就連班費用完了,班長打個招呼,他立刻掏出錢包補齊,一點兒都不含糊。
那時候還沒有“土豪”或者“有錢任性”這樣的說法,但他的確是全班最耀眼的那個人。女生圍著他轉,男生樂意跟他做朋友,老師都對他和藹一些,算得上是“天之驕子”了。
我們坐前後桌,有一次放學,他磨蹭著不動。我問他怎麼了,他說不想回家。我問為什麼,他說我三媽和四爸都在,今天家裏肯定特別亂。
我第一次聽到“三媽”和“四爸”的說法,一頭霧水。問他什麼是三媽四爸,他竟也沒避諱,跟我說了。
原來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他跟著親媽生活。親媽是個女強人,白手起家,先賣鞋子,再賣貂皮,後來居然倒起了房地產,一夜暴富。有錢了,給他找了個繼父。結果親爸聞聲又回來騷擾親媽,稱自己是孩子的父親,要給錢才不鬧,親媽一氣之下把他和一筆錢全甩給了親爸,聲稱給完錢以後就跟他們父子毫無關係。親爸同意了,帶著他回家。
親爸此前已經為他找了個繼母,有了錢又嫌人家不夠年輕漂亮,隨即離了,找了個新女人結婚。繼母跑回來問他爸要錢。他那時年紀小還分不太清,索性叫“二媽”和“三媽”。
他親媽那邊也亂成一團,接連離了兩次婚。她並沒有真如自己所說那樣完全不管他,還會偶爾帶著新找的男人來看他,給他塞零花錢,他就叫那些人“二爸”、“三爸”、“四爸”……後來上了高中,家裏太亂,親媽又出錢給他租了個房子,偶爾讓新晉的四爸來給他送錢和東西,每次都留個幾萬塊。
親爸知道他有錢,讓三媽經常來他這裏,硬是要錢回去貼補自己。他煩不勝煩,就想了個辦法,把四爸和三媽約在同一天見麵。
“都不是善茬兒,估計這會兒正打得熱鬧呢。”他說。
我聽得腦袋轟轟響,亂成糨糊,簡直無法想象這是一個十幾歲男孩的人生。看上去錦衣玉食,私下的日子卻是一團亂麻,甚至已經開始學著應對無解難題。再看他那張貌似滿不在乎的臉,卻是讀出了幾分與年齡不符的沉鬱和哀傷。
在泰國普吉的一座小島上,我認識了一家餐館的老板。
他們家店麵很小,卻在當地非常有名,專賣烤龍蝦和椰子飯,味道不錯。牆上貼滿了顧客們的手寫貼紙,有的寫“龍蝦真好吃”,有的向女朋友表白,還有的畫一些稀奇古怪的畫和文字……世界各地的語言都有。店名則叫“LOVE”(愛),聽起來就溫暖無比。
每天晚上我們出海潛水回來,披著濕漉漉的頭發去他們家吃飯,大老遠就能聞到撲鼻的香味。據說老板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從不在白天營業,隻是出海曬太陽或是在家休息,晚上才親自下廚,不多的食材,做完就打烊,端的是輕鬆灑脫。
我們都很喜歡這裏的店員,永遠笑眯眯的,還經常過來問菜合不合口味。有時候來了壞脾氣的客人也從不計較,送杯果汁就打發了。
我想他們應該是世界上生活得最輕鬆幸福的那類人,經濟有保障,沒有競爭壓力,在如此美麗的小島度日,心情愉悅,身體健康。
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未經任何風浪的完美人生了。
有次我跟一位店員聊天,說起我的感受。他聽過後卻笑起來,指著店口的招牌問:“你知道這裏為什麼叫‘LOVE’嗎?”
“大約是因為紀念某段愛情?”我猜測。
他搖頭:“你記得2004年印尼地震引發的東南亞大海嘯嗎?”
我當然記得。那場海嘯死了幾十萬人,舉世震驚。李連傑也險些遭難,回國後還因此成立了壹基金。
他說:“在那場海嘯到來之前,我們的確像你形容的那樣幸福。”
那場巨大的災難突如其來,一夜之間吞沒了他的房子和全部財產,變得一無所有。許多親友被海浪卷走再無音訊,連自己的命也是別人搭救回來。那個時候,他孤零零地站在廢墟之中,赤手空拳,身無長物,哭得像個傻瓜,絕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