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國的都城望京,據是大夏那片地域以前朝代的一位被貶的皇子所建立的。
那時候雲國所在的位置,就是一片荒無人煙之地。
直到很久以後,各樣的罪民,逃荒的農民,形形色色的人才在那個區域組成了國家,而望京也成了帝都。
在那之後,那個國家的人又和南方的土著融合,建立了陳國的前身。
而原本的灝國則是大夏所在位置前朝敗逃的一支軍隊與土著建立的。
後來大夏取代了前朝,雲國同樣殺光了前朝的皇族。
古族推翻了灝國。
這樣改朝換代,最後形成了目前的局麵。
望京在這個時代算是一個超級城市,人口上百萬,來自四海的商人都在此處彙聚。
就連大夏的一些商人都,比起大夏的帝都,望京更讓人喜歡一些。起碼沒有那麼沉悶。
望京最出名的就是三花江上的花船,浩蕩的江麵上上百艘巨船燈火徹夜通明,絲竹與歡笑聲直抵岸邊,每一處都是銷金窟。
其次便是城東,半個城市都是各種各樣的商鋪,往來的都是各國的商人,甚至還有海上之民前來采購。
繁華,醉生夢死,紙醉金迷,這是每一個來過望京的人都會給出的評價。
甚至有海上海島島主之子來到望京後就再也不願回去,連島主之位都放棄,隻為在這裏暢快一世的事情,在雲國廣為流傳,也讓望京人深感驕傲。
還有陳國的使節數十年不換,陳國國君曾問他,可想回鄉,他卻答道:“願駐此一世!”
從這兩件事,就可以對望京知道一個大概。
真正讓人沉迷流連之處。
不過在這些日子望京的氛圍多少有些變化,就連往日裏花船上纏綿悱惻如情人低語一般的樂器聲少了,響起更多的反而是鼓聲與三弦琴,多了不少殺伐之氣。
往日那些爭風吃醋的脂粉公子哥們,不再討論風花雪月,反而討論起軍事來了。
雲國對大耀這次的進攻,被雲國人認為是報仇,報數十年前差點被滅國之仇。
雖然這些年輕人沒經曆過當初的場麵,但也都認為那是恥辱。
如今興兵攻打,正是大振國威,報仇雪恨的事情。
一個個興致勃勃的討論,要什麼時候才能打入大耀。
一個花船中的盲人樂師心中搖頭,那些國家大事他不懂,可他卻知道這些公子哥們太瞧大耀了。
他對大耀知道不多,可他卻是從當年活到現在的,那時候他眼睛還沒瞎,親眼看到過那些蠻子的可怕。
不但是花船上,街頭巷尾、來往行商,多有討論這次的戰爭的。
雲國平靜太久了,此次出兵攻打的又是差點將雲國滅國的“仇敵”,望京大部分人的關注點都在這場戰爭上。
也有人敏銳的察覺雲國之中正暗流湧動。
或者在一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就已經有人察覺到了。
因此才有張家幾人借著解決商鋪被封的事情,跑到嵐城去尋找機會想要和大耀搭上線,可惜古族對外族的排斥仍然嚴重。
雖然有了外族人被女帝選為夫婿,但他們仍然沒找到什麼機會,幾乎帶著禮物踏遍了朝中諸人的府邸,遇到的除了白眼便是拒絕,大部分甚至就連主人都看不到就被門房趕了出來。
望京普通人隻知道打仗了,是打大耀,每個人都翹首以盼捷報。
他們不知道的,就是最近一段時間從鎮西軍一連快馬加鞭送來七張折子。
其中三張陳述厲害建議撤兵的,不過都被人壓了下去。
後麵四張折子便是要錢要糧要人要軍械了。
前三張折子是諸無真盡人事,後麵四張折子就是知道朝廷上眾人已經下了決定,便想辦法增加一點勝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