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邀請(1 / 2)

征召勞役的事情很順利。

朝廷將人數強行攤派到了各城主城令頭上,四百餘個城池,點的城池要出一萬餘人,而大的城池則會出三四萬人。

雖然對各城會有一點影響,但影響不大。

要知道出雲也有近億的人口。

這又不是拉壯丁去打仗,工錢給的也足,民間反彈不大。

反倒是這工錢太過寬厚,讓不少百姓懷疑是否真的能拿到手。

至於其他階層,比如士子、富戶、商人,對此都是樂見其成,甚至是頗為期待。

畢竟走過從嵐城到平都的那條路後,再看出雲的路和鄉間路沒什麼區別。

短短二十,便募集了百萬勞力,開始修築出雲的道路。

首先的便是從平都到望京這條路。

修好之後,從平都到望京,拖拉機隻需兩時間,卡車隻需一。

也就是,用上卡車,兩半就能將海邊的新鮮海貨送到嵐城。

對於吃菜困難的大耀百姓來,這是一個極好的事情。

畢竟據任八千所知,這個世界也是有海帶的,隻是出雲漁民不怎麼吃這東西罷了。

海中的各種資源,也極為豐富。

就目前來,海中的食材是任八千最為在意的。

因為任八千要擴大大豆等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油類作物的種植麵積,便會縮減大耀本就不算富裕的耕種和放牧麵積。

這種情況下海洋便是極好的食物來源了。

……

瀟江書院。

郎朗的讀書聲在書院中回響。

那些學子的讀書聲,一向是老院長寧長青最愛聽到的。

此時年近七十的寧長青坐在院子裏,閉著雙眼,聽著最愛聽的讀書聲,眉頭卻始終鎖著。

“院長,這麼下去,總不是個辦法。”坐在他不遠處的是個五十歲左右相貌清古的文士。

“嗯!”老院長輕輕應了一聲,雙眼仍然沒有睜開。

瀟江書院是出雲前五的書院,數百年來,自書院而出的重臣不在少數。

宰相就有兩人。

大大的官員更是不計其數。

瀟江書院自成立而起,便強調:“善國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勸學。”

學生進入書院會按照不同專長而入讀各項分科,課程主張學以致用,提倡實地考察,即所謂“明體達用”。

更是提出“在於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之才。”

與出雲的濃厚商業氛圍極為契合。

因此瀟江書院雖然屬五大書院之一,卻是名氣最大的兩個之一。

至於名氣最大的,是以經學為本的望京書院。

可若學生最擅長實幹,卻是瀟江書院。

實際上在很多人眼中,瀟江書院才是五大學院之首。

按理,名氣如此之大的瀟江書院,該沒有什麼事需要老院長憂心才是。

原本也是如此。

然而幾年前出雲國破,皇帝被俘,一夜之間換了。

從那以後寧長青就時時皺著眉頭。

尤其這兩年,眉頭皺的越發頻繁了,寧長青也越發顯得老態了。

其他人看在心中,自然也知道不易。

可總要想想辦法。

自從出雲國破後,如今已經幾年沒有學生出仕了。

大耀沒有大考,出雲如今也沒了大考,可以學生的出路都被斷了。

以前商賈之流,學院裏的學子連看都不會多看一眼。

可如今,普通家境的學生從學府中出去,多是去給商賈做事,這讓學院中的眾多先生如何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