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仰望羅浮(1 / 2)

不知道是對大山的酷愛,還是命運的安排,知天命的我,授命於金融危機之時,從喧鬧的縣城,來到了繁雜的鄉鎮。命運的安排,又一次拉近了我與羅浮山的距離。一身疲憊的我,就這樣匆匆地打點行囊,吟著賀知章的《回鄉偶書》重返故鄉,回到羅浮仙山之中。

在《仙境羅浮》一書中,我將雄偉的羅浮山描寫為一處神秘的仙境,既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人間仙境。它位於東江中遊北岸,羅浮山背靠南越五嶺,矗立在嶺南中部平原。它,海拔1281郾5米。山巒疊翠,翠茵青黛,群山擁抱,次第顯露,似一幅掛在天幕上的巨畫,如一座鑄於地盆上的翡翠。這座雄偉壯麗的大山,艱難地拱出大地母腹後,經日月輪照、風雨剝蝕,呈現出美妙絕倫的姿態,它是那麼翠綠自然。那種天然的律動,詩意般的仙山深深地打動著我。

遠望羅浮山,有一種靈性的美。來此,你一定會有在這廣袤的山野仰望羅浮山天空的快感。那藍天、飛鳥、白雲和流嵐,那空靈的境界,會給你帶來怎樣的生命靈感呢?因為有了羅浮山,就多了特別的文字——“仰望之美”。古人說:高山仰,心向往之。我理解古人的審美心理和情感,那種空靈之美,我在故鄉羅浮山真正找到了。

近望羅浮山,紫氣如蓋,霧海雲天,隱約可見兩條盤踞的虯龍,向東西方向蜿蜒而來,在飛騰,在翻滾,霎時間,那濃重的神秘凝集於我的心頭,頂禮膜拜的虔誠似乎到了極限。

我仰望大山,巍峨的山巒,層層疊疊,樹木森森,偉岸的雄姿,顯得莊嚴肅穆。這就是我家鄉的大山——羅浮山。

大山是我的衣食父母,大山充實了我金色的童年,大山是我人生奮鬥的標杆……

自有記憶開始,家喻戶曉的傳說、羅浮山的神話故事,就在我幼小的腦海中留下了羅浮山的印象:偉大、神聖。

孩童的時候,我就知道羅浮山的美。村子後山與羅浮山遙望。那時候,我經常與小夥伴們在後山玩耍,也常常騎在父親的肩膀上戲玩。那是怎樣的一種歡愉之樂呀。騎在父親肩膀上,遙望那羅浮山啊,其樂無窮,藍天下的大山,光豔奪目,大山的雲朵,隨著風兒,向著一個方向,朝著羅浮山移動,然後停留在大山,輕輕地親吻著大山。當然小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叫親吻,所以,我們就稱之為“雲吃草”。起風了,刹那間,黑雲代替了白雲,羅浮山的上空烏雲密布,一條條黑雲帶在羅浮山飄動,我們稱之為“龍吃水”。雨後,一派青山飄玉帶,大自然把一條條巨大的瀑布掛在山川之間,李白《望廬山瀑布》的意境在這裏更顯得靈動。因此,羅浮山的美,從小就在我腦海裏紮了根。

羅浮山下延綿的山坡,它的身上曾印著我小小的足跡。孩提時,除讀書外,總跟在大哥大姐的後麵,涉過湍急的沙河,來到羅浮山下的山坡玩耍,捉迷藏,摘野果子。累了,就躺在雜草堆上,仰望著那神秘的大山。

在我戴紅領巾時,第一次來到羅浮山,仰望拔地通天的山峰,觀瞻端莊威嚴的神像,撫摸嶺南第一山的石碑,隻覺得冷冷的岩石分明透射出熾熱,堂皇的寺殿顯示出逼人匍匐的嚴峻。若說崇拜是人類的童年,倒是我登臨時獲得的唯一體驗,崇拜大山的神聖,崇拜人難以靠近的偉大。

上中學了,懂事了,為減輕家裏的負擔,無論是暑假還是寒假,甚至是周末,樹林茂密的羅浮山下,總有我們少年的身影。割草、砍柴,掙回些許錢作為上學之用,從小就向大山要錢啦!在家鄉通往大山的每一條小徑上,方圓十公裏無不留下我少年的足跡;每一孔山泉處,無不去品一兩口清涼與甘甜;每一座山嶺,無不睹一睹山上那層巒疊嶂的山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