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李學山大爺剛出家門就聽到了一陣小孩子的啜泣聲。

李大爺循著聲音向左一瞧,是一個小男孩,書包斜吊在小胳膊上,正站在樓下哭泣,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這是一個新建的住宅小區,路麵還沒有硬化,夜裏剛下過一場雨,滿地泥濘。李大爺二話沒說,像個麻利的小夥子,踩著粘糊糊的黃泥三步兩步就來到了小男孩身邊。

李大爺已經忘記自己是近七十歲的老人了。

李大爺拍拍小男孩的腦袋問,小朋友,哭什麼呢?怎麼不去上學啊?小男孩抬起頭,看到眼前這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抽噎得更厲害了,像受了莫大的委屈似的。李大爺又撫撫孩子的背輕輕地說,有什麼事,爺爺幫你,啊。小男孩斷斷續續地說,他跟著爸爸媽媽才搬到這兒不久,爸爸到外地打工了,媽媽單位有急事,扔下他早走了,他自己從沒有一個人去過學校,路上又是一片黃泥和水窪,太難走,他要遲到了。

李大爺問明白了小男孩讀書的學校後,又幫著孩子背好書包,說,爺爺這就送你去學校,誤不了上課的。小男孩順從地把自己的小手遞到了李學山老人粗糙的大手裏,一老一少,小心翼翼地踩著泥濘,向寬闊的馬路走去,向小男孩讀書的學校出發。

穿過馬路上來往如梭的車輛,達到學校門口時,預備鈴剛剛響起,小男孩來不及說聲謝謝,就小鹿一樣輕盈地跑進了學校。李大爺攥攥自己握過男孩的手,暖暖的……

往回走的路上,李大爺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退休後,不喜歡下棋不熱愛打牌,何不接送孩子上下學,一則免去家長的接送之苦,另一則自己也算是老有所樂。想到這裏,李大爺快樂得打了個響指,他覺得自己一下子年輕了不少。

回去和老伴商議,老伴自然有些顧慮,說老頭子是吃飽了撐的,說萬一孩子有個三長兩短,你怎麼向家長交代?說咱也沒有這個義務啊。但老伴更知道老頭子的倔脾氣,倔了一輩子了,他認定的事,四頭牛也拉不回來的,所以老伴也沒有“真槍實彈”地阻攔。

黃昏的時候,李大爺正和老伴吃飯,門被敲響了,進來一位年輕婦女,手裏拉著的孩子正是自己送去讀書的小男孩。婦女說,李大爺,真謝謝您了,我一回家,小強就對我說起了您……李大爺忙接過話茬說,如果你沒時間,孩子就交給我接送好了,我的時間可是一大把一大把多的是。小強的媽媽被逗樂了笑著說,強子,快叫爺爺。小強甜甜的叫了聲爺爺,李大爺心裏又是一陣說不出的暖……

這樣,在小強媽媽加班的時候,李大爺就承擔起了接送小強的義務,一老一少,走在風裏雨裏的身影感動了好多人,李大爺的熱心腸也被小區裏的居民傳過來傳過去。

隨著這個小區住戶越來越多,李大爺帶領的“童子軍”隊伍也越來越壯大,最多的時候竟一次接送八九個孩子,浩浩蕩蕩的,像一道風景。

一些讀初中的孩子是不用李大爺接送的,可是,李大爺還是擔心起來:小區樓棟間的甬路上沒有裝路燈,那些放晚自習的孩子就要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一旦崴了腳,豈不耽誤讀書?!如此,李大爺又成了小區物業管理處的常客,一遍一遍的口舌,終於換來了一盞盞路燈的大放光彩。那些讀完夜校回來的孩子都高興得蹦蹦跳跳,特別是一些膽小怕黑的女孩子,更是高興得不得了。

又過了兩個月後,小區裏的路麵徹底硬化好了,雨天再也不用怕黃泥裹住腳了。可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自己接送的一群小娃娃大都在一個學校讀書,從住處到學校要過三個路口,馬路上車輛又多又猛,這麼多孩子的安全怎不讓人提心吊膽?這樣,李大爺又開始跑公交公司,一遍一遍地跑,一遍一遍地和公司的經理談。經理終於答應要設一條公交專線,經學校,經李大爺他們的住宅小區,為孩子們上下學提供方便。

現在,小區裏的二十多個孩子上下學都坐上了公交車,刮風下雨,濃霧大雪,都不怕。那李大爺呢?李大爺還是天天陪著孩子們上下學,像個老母雞似的,其實更像孩子們的保護神!

當然,孩子們的家長也沒有忘記這位熱心腸的李學山大爺,隔三差五送點滋補品給老人,老人一概婉拒,李大爺說,別這樣,看著孩子們歡歡樂樂的樣子我就高興,高興比什麼都金貴……

去年過年的時候,孩子們都擠進屋給李大爺拜年,還是當初那個叫小強的男孩,突然從背後拿出一幅獎狀,利索地展開,大聲念道:“獎給我們的好爺爺!”孩子們都歡快的鼓起掌來!屋子裏的歡聲笑語傳出很遠很遠。

李大爺的臉也樂開了花,他接過獎狀大聲說:“孩子們,爺爺一生得過很多獎狀,有先進工作者,有廠裏的勞動模範,有縣上的好幹部,但這個是我最高的榮譽!我要高高地把它掛在牆上……”

(原載《現代交通報》《濰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