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對孩子要有深切的愛。人們會說,親生母親哪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實際上有的母親對孩子漫不經心,有的認為孩子是負擔,孩子“鬧”一點兒,就不問青紅皂白地橫加指責,甚至打罵,這能說是愛孩子嗎有的母親對孩子嬌生慣養、溺愛,這也不是真正的愛。真摯的愛對孩子應有高度的責任心、精心撫育,嚴格要求,幫助和指引子女健康成長。
第二,應注重對孩子培養仁愛之心。《三毛作品集》記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處小城的紅發少年,他以幼小羸弱的身軀承擔起獨立照料貧病交加的父母的重任。從這個10來歲的少年身上,人們可以看到仁愛精神給人帶來的巨大力量和無窮智慧。
要教育孩子從小就愛父母、愛長輩、愛家庭、愛老師、愛同伴、愛學校。一個孩子不僅要學習好,更重要的是品德好;要成才,首先要學會做人。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仁愛之心,這對塑造孩子完善的人格非常重要。
同時,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從小就能同情不幸者、幫助弱小者,不做橫行霸道的小霸王,也不當恃強淩弱的小無賴。在這方麵,除了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相應事情進行教育外,還可以通過孩子飼養小動物,和父母一起照顧生病的親人或年邁的長輩,幫助殘疾人、孤寡老人等活動來培養他的同情心。這樣,天常日久,孩子的仁愛之心就逐漸培養起來了。
第三,應該注重對孩子培養謙和忍讓的美德。孩子的天性是好強好勝,其實這與見了蘋果揀大的拿一樣的道理,這是天性,而謙和忍讓是與這種天性是矛盾的,而且,母親的這種天性如果沒有為後天的謙和忍讓的美德所取代,孩子向母親學習這方麵的東西是會無師自通的。因此,母親的生活必須嚴謹、要注意檢點自己,千萬不能顯露出來自己謙和忍讓的缺陷來影響孩子,更不能助長孩子爭強好勝的虛榮與狹隘。
現在有些母親,當孩子在外麵受到委曲時就按奈不住,不是借此機會教會孩子忍讓、尋求合理的謙和,而是罵罵咧咧,甚至打上前去,這樣哪怕你大獲全勝,而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的將是禍患。
第四,應該注重對孩子培養勤儉的美德。雖然孩子讀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因為生活改善了,即使不那麼鋪張浪費,孩子也不知道節儉。現在很多孩子不懂得節儉,隨便浪費的現象相當嚴重。在某所小學裏,教師和校工在校園內撿拾的物品堆滿了一間屋子,大至皮茄克,小至鉛筆、橡皮。學校多次廣播要求學生去認領,卻沒有人去。
孩子不懂得節儉,這不能怪孩子,我們大人有責任。時代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確實應該改變,但盲目花錢、隨便浪費永遠都是不好的,是不良品質的反映。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同,教育孩子把錢用在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上,是每個母親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費。讓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來之不易,隨意浪費是不珍惜勞動果實、不尊重勞動的表現。讓孩子經常參加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
第五,注意培養孩子的堅強的意誌。這是一切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有意識的培養這種可貴的精神,隻有具有這種精神,才有可能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大家都知道古代“學弈”的故事:兩個孩子一塊兒聽老師講下棋的知識,兩個孩子都很聰明,但是聽講情況大不相同。一個專心致誌,隻聽老師講解,任何事情也幹擾不了他;而另一個心裏總想著有大雁從天空飛過。想著用箭把它射下來燉肉吃。結果,前一個學得非常出色,後一個學得稀裏糊塗。
同樣是聰明的孩子,為什麼出現兩種結果?是意誌品質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