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瑤點了點頭,“潘妃也不是個有福氣,生孩子趕上這麼時候,若是早上一年,還不知道要如何重視呢!”
蔡攸的眼界不會隻盯著後宮,更何況是一個沒出世的孩子,他不過是隨意問問,想看看太後如何應對而已,不過,看太後這般,似乎也不是很放在心上的樣子,他便笑道,“亂世之中若能生個兒子,那也是福氣!”
世瑤笑了笑,“也是,若是在金人圍城的時候有皇子誕生,那可不是老天的眷顧!”
總之,這潘氏生有生的好處,不生有不生的好處,世瑤索性真的由她順其自然去了,“我倒是另有一件事情,皇帝不再卻有些犯難。”
“娘娘不妨說說,或許微臣可以參詳一二。”
世瑤便點頭說道,“我想讓伯琮繼承慶國公的爵位,但是這種事情總要皇帝下旨才行。”
現在這個時候,二聖把國家搞得怨聲載道,而剛登記的皇帝也沒有半點明君的做派,現在雖然沒人知道他棄城逃走,但是這事情不肯能捂上一輩子,人們早晚會對他徹底失望。而伯琮若為太祖皇帝後嗣,將來反倒有利的多,“雖說是朝廷的爵位,但是也算是宗親的事情,太後就是直接下道懿旨,也沒什麼不妥。”
“我知道不至於十分不妥,隻是不希望跟伯琮有關的事情有任何的瑕疵,這事情也不是不能等,但是,明天我想帶伯琮一同****。”
蔡攸自然明白太後這是在給伯琮公子積累聲望,但他若不是名正言順的趙姓宗嗣,再怎麼積累也是無用,因此他便說道,“杭州還有太祖皇帝一世孫,名為趙琢,太後可將二人必應冊封,也算是為了興盛趙氏宗嗣。”
世瑤點了點,兩人便議定了一個韓國公給那個叫趙琢的孩子,其實,他們連那孩子長得是圓是扁都不知道。
“他家裏可還有什麼人?”
“家中老仆護著逃難出來,哪兒還有別人。”蔡攸似乎又想起什麼,馬上說道,“王稟的孫子王沆也被家人送到杭州,現在長平鄉,臣派人訪查過,那孩子雖然不從祖業,棄武習文,但是天資聰穎,又肯刻苦用心,將來必有一番作為。”
“你是想讓我招他到行在?”
蔡攸帶了點頭,“他比伯琮公子就大了一歲,兩人一處讀書也算是有個伴兒,將來也可做公子的一個助力,更快好,他還是王稟的孫子。”
世瑤點了點頭,想等金人退去在做道理,然而轉念一想,這兵荒馬亂的年頭,一個孩子跟著個老仆,還不如就跟著她呢!
“明天就把他接過來,忠良賢臣的後代,朝廷必要優撫。”
世瑤卻沒有想到,她一時心急提前把王沆接到了行在,卻也是陰差陽錯的救了他一命,間接地,也救了千年之後的國學大師王國維。
蔡攸把該安排的事情安排妥當,然後還有去見伯琮,既然太後都已經決定了要帶他去****,該如何表現他也得提前叮囑一番。
伯琮是個很機靈的孩子,什麼東西都是一教就會,雲纖過來跟太後回話的時候,卻讓孟氏想起了她第一次把趙佶帶到宣仁皇後身邊的情形。
“公子聰慧可是天降福氣,娘娘怎麼還不高興?”
“沒有不高興,隻是想起點事情來。”世瑤對雲纖囑咐道,“趙似回來了,他必然要問朱太妃和徐國公主的情況,隻是我這邊一直不得空,他也就暫時壓了壓,你們幾個要小心口風,可別年頭多了給說錯了。”
“娘娘放心,一看見蔡王的時候奴婢就提著小心呢!”
“他為了太上皇,明知危險卻仍然來了,我們騙了那麼多的事情,心裏總覺的不安。”
“這也怨不得娘娘,實在是哲宗先皇和朱太妃做事太過,凡事一點餘地都不留,落得那般下場又能怪誰?隻是可憐了蔡王,投錯胎做了她的兒子!然而,娘娘這樣費心瞞著,還不是為了蔡王打算,又從皇帝手裏救了他出來,也沒什麼虧欠的了!”
凡事都是有因有果,世瑤如今算是十分的相信了,“好在慶壽大長公主沒來杭州,否則見著難免要有個風波,隻是,留了她終究是個隱患,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就到杭州來了。”
“那件事情可是慶壽公主親自下的手,隻怕她見到了蔡王也隻有心虛害怕的份兒,奴婢敢保證她沒膽量在蔡王麵前胡說,甚至她還得躲著蔡王。”
“你倒知道了?”
“奴婢怎麼不知道呢,她老了,護不了錢家太久,她若是出點差錯,錢家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