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行四海 深宅大院的悲哀(1 / 1)

——魏氏莊園觀後

2008年1月,利用到濱州出差的間隙,我參觀了在當地頗有些名氣的魏氏莊園。

魏氏莊園坐落於惠民縣東南的魏集鎮,與煙台牟氏莊園、四川劉文彩莊園並稱為中國三大莊園。魏氏莊園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曆時3年完工,共占地40餘畝,是清代布政司理問魏肇慶的私人宅第。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它的軍事防禦功能和裏麵的人那種不安的心態——似乎危險隨時會降臨。它建造時正逢亂世,也側麵反映了北方人封閉、保守的思想觀念。

先說城牆。住宅外麵全部由高10多米的青磚砌成的高牆圍起,向東開一大門,為厚重的鐵門。城牆頂部外側為垛口,內側砌築女兒牆,中間為可並走四人的道路。牆內四周建有12個壁龕式射擊掩體,東南角、西北角建有半突出牆體的碉堡,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有射擊孔,因此從外麵攻上城牆是十分困難的。即使一旦失守,敵人到了城牆上,北麵城牆的內側又變成了曲尺形,窄處僅容一人通過,防守的人可躲在曲牆的後麵邊打邊退。

再看內院。原住宅群體共三進九座院落,大小256間房屋。現存院落6個,住房40餘間。下到院裏,隻覺門戶重重,機關密布,其中以主人的會客廳最為典型。會客廳在最北一排房子的中間,乍看很平常,平常的八仙桌,平常的交椅,奧秘就在兩邊的門上。會客廳兩邊共有四個對稱的門,兩扇明門各通著兩邊的臥室。我們拉開其中一個暗門,裏麵卻是一個隻容一人站立的空間。導遊解釋說,這是供保鏢藏身的地方。客人來了後,保鏢事先藏在裏麵,一旦主人發生不測,以摔茶杯為號,便可衝出來。如果形勢危急,還有最後一招:跑。在這排房子的最東和最西的室內牆上,各架有一個梯子,爬上梯子,上有出口,外麵是吊橋,直通城牆。不需幾分鍾,便可由會客廳逃到高牆之外。

最後說說它的封閉。院子分為內宅外宅,兩側還設有供仆人等住的跨院。內宅的女人是不能到外宅的,同樣男仆人也不能到女人的內宅。男仆人通過牆上預留的石道,從外麵將水倒入,流進內宅。內宅的水池養有金魚,有人投毒金魚便出現異常。城堡內有糧倉50餘間,可儲備大量糧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兩眼磚砌水井。遇到戰爭或災荒,即使三年不開城門也有足夠的生活保障。

魏家當時是當地望族,其中一個女兒竟無人敢上門提親,一生也未跨出大院半步,僅到中年便鬱鬱而終。魏家莊園建成之時,也是魏氏家族的鼎盛之際,之後便代代漸衰,最後一代,僅存的女眷也帶兒改嫁,不複姓魏。從這個意義上說,魏氏後人已不存在。

走出幽暗的深宅大院,眼前一片陽光燦爛。自古以來,封閉、保守就意味著消亡。而幾乎同時期,廣東由走出國門的華僑建造的開平碉樓,卻代表著先進、開放的思想,也帶來了今天的經濟繁榮,人口昌盛,文化發達。兩種不同的文化,兩種不同的思想,兩種不同的追求,必然也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