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行四海 恐龍,你到哪裏去了?(1 / 1)

2010年6月14日,端午放假的第一天,微風拂麵,陽光明媚。我開車拉著媳婦、孩子到諸城去看恐龍化石。

人類對於這個世界永遠是充滿好奇的。宇宙的起源,人類的演化,恐龍的滅絕,這也許是人類一直以來最想得到答案卻又是爭議最多的幾個問題。

兒子看了不少科普讀物,對恐龍特別感興趣,早就嚷嚷著讓我帶他看恐龍,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我們先去的是諸城恐龍博物館。進館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那具高到棚頂的恐龍骨架。據解說員介紹,這是一隻鴨嘴龍的化石,名字叫“巨大諸城龍”,體長16.6米,高9.1米,體重超過1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在這間展室的四周,還陳列著一些其他化石:圓形的、長形的恐龍蛋,各類的恐龍牙齒,身體各部位的骨頭,林林總總,無不讓人驚奇。

在另一間展室裏,還豎立著一根號稱“華夏第一奇骨”的恐龍大腿骨化石,足有一人高,你就可以想象它原來的主人有多麼高大了。

出了恐龍博物館,我們又驅車向城南的龍骨澗奔去。

龍骨澗就是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衝溝,距市區10公裏。據專家考證,龍骨澗及其周圍地區,均屬距今約7000萬年的中生代晚白堊紀地層,是一處世界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這裏正在建一座白堊紀恐龍世界地質公園,因為還沒有完工,所以並不對外開放。

我們在朋友的帶領下走進了這個充滿神秘氣息的恐龍化石出土地。跨進由相對兩隻恐龍造型構成的大門,是一條長長的向下延伸的斜坡,兩邊裸露的土層顏色對比鮮明:右邊是紅色,左邊是褐色。在左邊,有幾個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挖掘工作。

“爸爸,恐龍化石!”兒子驚喜地叫起來。

順著他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根在土層中凸起的化石。盡管剛才在博物館裏已經見到過類似的化石,但這畢竟是在野外第一次見到原始狀態的化石,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動。

隨著一步步向下,各種各樣的恐龍化石漸漸地多了起來,甚至是層層疊疊,成堆成片,那景象非常震撼人心。誰能想象這些龐然大物在統治地球的時候,是怎樣一番情景?

奇怪的是,右邊紅色的土層中卻沒有恐龍化石,隻有從上鋪下的畫布上標出了不同的地質年代。隨便抓塊土,上麵包含著的也是幾千萬年前的信息。

“爸爸,你知道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嗎?”兒子在考我了。

“你說呢?”我反問。

“書上說,可能是小行星撞地球,也可能是得了病……”兒子在回憶著他的知識。

“得病的可能性不大。你想想,全世界的恐龍幾乎是一下子在同一個時間裏滅絕了,什麼病也不可能這麼厲害。再說,許多恐龍蛋在地裏沒有孵化出來,這與得病是沒有關係的。所以我認為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性大。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掀起的灰塵遮天蔽日,氣溫急劇下降,笨重的恐龍不能適應環境變化,迅速滅絕了,它們下的蛋當然也沒有孵化出來,都成了化石了。”我邊看邊說。

其實我清楚,自己這不過是對許多種假說中的一種內心確認,證據並沒有達到確實、充分的程度。

那麼,恐龍,你到底去哪裏了?

人一生下來,就對日月星辰、花草禽獸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自然界有些謎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有時候,自己晚上寫東西累了,一個人站在窗前,望著深邃的夜空,偶爾也會感到一陣陣迷茫與孤獨:我這是在什麼地方?在忙些什麼?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

近年來,“2012”,瑪雅人一個沒有科學根據的預言在人們之間流傳。萬事萬物,有開始就會有結束的那一天。想當年已經是世界絕對主宰的恐龍能夠在一夜之間消失,人類也不可避免,我們等待的隻是時間。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大不了幾千萬年後,又一種智慧生物把我們的骨骼從地下挖出,仔細端詳著說:“這就是一種叫作‘人’的動物的化石,它們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走出有頂棚遮蓋的龍骨澗,眼前依然是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