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史先生(1 / 2)

此時大秦三十六年,秦皇滅掉了越國,也是中州最後一個國家,完成了中州大陸的一統。同一年秦皇搬都洛城,隨即昭告天下,改年號“文治”,意味著結束了連年的征戰,開始了以文治國。

伴隨著秦皇的文書,各地郡縣的書院亦開始了治學,離洛城最近村落當然是最先的一批。就在文書頒布的第二天,洛水村就來了位教書先生。

先生姓史名太,年僅二十有六,據說是學宮推薦來的,反正村裏麵對這些也不了解,在這戰亂剛過去的年代,隻以為能讓孩子們讀點書,能認識倆字,以後有點出息餓不死就行,至於教書先生的資曆和以後孩子能當個官什麼的,村子裏麵的人都沒想過這個,因此他們對史先生的到來不是很熱情,任之發展。

史先生帶著他的一個書童和七頭牛車,從出洛城開始便沿洛水而下,一路上閑了看書,累了就看洛水上麵的風景,偶爾吹吹簫,就這樣平常一天的路程,硬是慢悠悠的晃了三天才到洛水村,整整三天,分毫不差!正午午時出發,正午午時到!書童問過史先生,為什麼要走這麼慢,史先生回答是“三是一個奇妙的數字……”。

。。

“當真世外桃源……”

“先生,沒有桃樹啊?都是山楂樹!”

“……讓你看些好書,整天淨看些沒用的!”

“怎麼沒用啊?要不是我,路上咱們就被蚊子叮死了!”

想想也是,史先生也惱的沒再說話,因為一直沿著洛水走,沿途景色很是豐富,史先生都自以為洛水風情盡收眼底了,而眼前的景色卻讓覺得“這裏才是洛水!”,就是和洛城西邊秦皇的西苑也差不了哪去。

入眼之處是一個小島,小島在洛水中間,島上鬱鬱蔥蔥的盡是樹木,透過大樹依稀能看見點石板鋪成的小路,還有路盡頭的茅草屋,從茅草屋飄出的炊煙沿著中央的山丘爬向天空,天空也因此而顯得特別清澈,從岸邊正好能透過水麵看到全島的倒影,各種家禽的叫聲和小孩的哭鬧聲、笑聲飄過水麵到達岸邊的時候正好讓人模模糊糊的聽不清,還有偶爾掠過的微風、岸邊的垂柳……如此美景、讓人心頭癢癢……

“先生,洛水村到了嗎?”書童瞅著身後幾百米遠的山楂樹林心不在焉的問道,說完舌頭還舔了舔嘴唇。

“島上不就是。”史先生還沒從這美景中緩過神來。

“哦……那咱們怎麼過河啊?這邊一條船都沒有,都在對岸啊。”眼睛好不容易離開掛滿山楂的山楂樹,轉頭看著對岸的幾條船,想著這船太小了,這幾頭牛可怎麼過去。

“過河還不容易,船不是正好飄過來了……”史先生有點等不及的想上島上看看,說話都有點著急,“牛車先放這,過會兒再來取”。

“咦?船怎麼自己飄過來了?應該是風吹的!運氣真好啊……”看著向他們飄過來的小木船,再看看史先生的衣襟也是飄動的,書童自言自語的再次確認自己的判斷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