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俘虜1
泥像先生埋在土裏的那個帶綠色天線的物件是個野戰防追蹤預警探頭,是一種類似於竊聽器的電子設備,聲音捕捉半徑一公裏,信號傳送範圍四十公裏,電池有效時間三小時。
隻要主機處於四十公裏範圍以內,這種探頭就可以捕獲其布設點半徑一公裏以內的異常聲波與震動並發出警報信號,也可以直接發送實況聲音信號以供使用者分析情況。
他使用的這款防追蹤預警器來自護衛犬特種裝備公司,主機安裝在越野車上,也可以隨身攜帶;主機能同時連接十個預警探頭,可隨意切換任一探頭進行實況聲音收聽,另有探頭信號被追蹤溯源時的預警與規避功能。
並不是高精尖的裝備,卻非常實用,而設備的名字也很俗氣、很接地氣——長舌婦。
……
身後沒有敵人追擊,泥像先生將車速保持在八十邁左右,一路避開各種植物的地盤,距離或遠或近,也並沒有植物對他發起襲擊。
但如果讓他換一個數百公裏以外的陌生地方,行程絕對不會如此安逸,各種來自植物或明或暗、千奇百怪的突襲肯定已是應接不暇,一不小心就會淪為餐點血食。
他身後走過的一百公裏以及往前二百公裏以內的大多數植物他都認識,知道它們都會使用什麼攻擊手段,也知道安全距離是多少;除了少數類似於那種既陰險又狂暴的藤蔓襲擊不可揣度以外,大多數植物的攻擊手段都有其特性與規律,可以從外觀上看出一些端倪。
當然,他所能熟知的僅限於這半徑三百公裏的範圍,蓋因他家就在位於前方二百公裏的安瀾城內。
“滴……滴……滴……”
越野車儀表台上十幾個指示燈的其中之一紅光閃爍,同時響起蜂鳴器警報聲;長舌婦示警,表示它的某一個探頭捕捉到了異常聲波或震動。
現在還處於主機信號連接範圍的探頭就剩下兩個,一個五分鍾以前剛剛布下,另一個在後方三十公裏以外。
剛剛已經敲掉了最後兩台吊尾的車,難道又有狼群、鬣狗聞到了氣味?
看了一眼長舌婦的主機屏幕,泥像先生很吃驚的發現警報來自剛剛布下的那個探頭,也就是說在剛才被敲掉的兩台車裏麵還有活人,而他居然不要命的再次追了上來。
他很慶幸自己剛才在開動汽車的最後一刻選擇布下那個長舌婦探頭,謹小慎微果然是長命百歲的不二法門。
他並沒有停車,也沒有加速狂奔,而是保持八十邁的勻速繼續前行;伸手在長舌婦主機上按下一個按鍵,開始收聽實況聲音。
“嗚……”
這是一種引擎聲音,聲音越來越小,不到一分鍾就徹底消失;很明顯,這是一輛車,而且已經穿過了探頭的聲波捕捉範圍。
五十四秒兩公裏,時速一百三十公裏以上,大約二十五分鍾以後追上自己。
皺了皺眉頭,泥像先生關掉了長舌婦的聲音信號;他聽聲音已經知道那是一台什麼車,也已經知道了這個剛才數次被判官筆勾選的敵人為什麼會沒死。
這種發動機的嗡鳴聲很容易辨認,因為這種車很常見。
這是一種小型車輛,最多承載兩人,而大部分都是單人型號;不管其質量好壞、檔次高低、型號大小、功能強弱、出自何處,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蚱蜢。
蚱蜢是三輪車,嚴格來說是兩輪一履——它有兩個前輪和一個後驅履帶;蚱蜢車身輕體巧速度快,越野能力極強,是單人或雙人短途野外穿行的首選裝備,也是許多高風險從業者長途越野的備用逃生工具,是以普及率很高。
不同檔次的蚱蜢車性能差別極大,其價格相應也是天差地別。
最便宜的蚱蜢單價隻有十幾枚金幣,但這種便宜貨可能連凶猛一點的植物攻擊都防不住。
而魔犬出產的高配三驅蚱蜢不但是防彈車身,還可以選裝車載機槍、機炮甚至加裝全自動光電火控係統,它的動力足以拖行總重五噸的拖掛車長途越野,但這種蚱蜢的單價是一千五百金幣起碼。
泥像先生當然也有自己的蚱蜢車,而且是價值四百多金幣的三驅蚱蜢,通常他都會將蚱蜢搭載在六驅車上出行;但因為此次接手的活比較特殊,所以將蚱蜢的地盤騰給了這具大棺材。
經常打野戰的武裝團夥、包括裝備比較好的狼群鬣狗在內,不少經驗豐富的老手偶爾在交火衝鋒或是駕車逃跑時、會用蚱蜢玩一種大車套小車的戰術。
開戰時將蚱蜢搭載在大一些的車上,而操作蚱蜢的人準備隨時駕車脫離,時機恰當時猝不及防的落地發起突襲、或是金蟬脫殼逃跑,操作得當往往收到奇效。
有人給這種戰術起了一個形象而詭異的名字——鬼胎。
今次這個逃過判官筆勾選的敵人同樣用的是鬼胎戰術,區別在於他並沒有駕駛蚱蜢發起進攻,也沒有金蟬脫殼逃跑;他非常隱蔽的從那輛六驅車的後門將蚱蜢落地,繼而躲過判官筆的鎖定與接引瞄具的掃描、耐心等待泥像先生的車開動以後再偷偷的繼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