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出處〕北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注釋〕①漸:副詞,逐漸,慢慢地。領字,直貫下麵三句。②霜風:寒風。③淒緊:淒厲強勁。④關河:關塞和江河。這裏泛指山河。⑤殘照當樓:夕陽餘暉,已映到樓頭。
〔今譯〕寒風越來越淒厲強勁,大地山河一片蕭條冷落,隻有夕陽的餘暉還照著這座城樓。
〔賞析〕《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一首登樓思鄉詞。詞中描寫了江天雨後蕭瑟寥廓的秋天傍晚時的景色和詞人不忍登高倚欄遠望的情景,表現了詞人天涯淪落、長期漂泊的淒苦悲愁和失意思歸、眷戀親人的痛苦心情。這首詞剛柔相濟,動靜相生,情調蒼涼豪邁,變化跌宕多姿,語言質樸平易,音律委婉和諧,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藝術技巧,曆來享有盛譽,是北宋詞壇上大放異彩而且傳誦千古的佳作。
這三句詞描寫了詞人登樓以後所見到的暮秋傍晚雨後寒風淒緊、山河蕭索的悲涼景色,透露出了詞人作為天涯行客的無限憂鬱與傷感。詞句筆力蒼勁,字字渲染,境界高遠雄渾,景色蒼茫遼闊,語言凝練準確,是不可多得的佳句,成為千古登臨名句,連一向鄙薄柳詞的北宋著名詩人蘇軾讀了以後,也稱讚這三句詞“不減唐人高處”,並不禁拍案讚歎說:“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原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