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姑姑大人3(1 / 1)

第二十節

離愁漸遠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出處〕北宋,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注釋〕①離愁:離別的愁怨。②窮:窮盡,完結。③迢迢:遙遠的樣子。

〔今譯〕離人越走越遠,愁緒也越來越濃而且沒有窮盡;這綿綿不斷的離愁,就像那潺潺流淌向前的春天的溪水。

〔賞析〕《候館梅殘》是一首抒寫離情別緒的詞作。詞中描寫了離家遠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以及對閨中人的想象,表現了遠行人深深的離愁。詞的上闋描寫了遠行人在旅途中所見到的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及他無窮的愁怨;下闋通過遠行人的想象,描寫了愁腸百結、粉淚滿麵的樓頭思婦的形象以及她想念親人的無盡的思緒。這首詞描寫遠行人的內心感受纖細幽微,最堪回味,同時兼寫家人和行人雙方,章法井然,意境悠遠,是一首經常為人們所稱道的別開生麵的名篇佳作。

這兩句詞運用比喻,抒寫了離情別緒萌生、漸長、漸多的過程,表現了離家遠行之人的離愁的無窮無盡。詞句運用化虛為實、巧於設喻的藝術手法,將無形無影的“虛”的離愁,化為有形有影的“實”的春水,將不能感受到的情緒,化為能夠感受到的形象,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同時兩個“漸”字的使用,給人以移動之感,顯得形象而生動。這兩句詞以“春水”喻愁,和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以“春水”喻愁,二者境界雖然不同,但意象卻極為相似。

〔原詞〕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者〕歐陽修(1007—1072),北宋著名散文家、詩人。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故自稱廬陵人。幼孤家貧,經過刻苦自學,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24歲時考取進士,曆官翰林學士、參知政事等。死後贈太子少師,諡文忠。他博覽群書,著作宏富,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有重大貢獻,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詩、詞等方麵都卓有成就。他的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頗富陰柔之美。他的詩工於寫景抒懷,風格清新自然流暢。他的詞承襲五代南唐餘風,風格委婉細膩,和晏殊齊名,並同處於領袖地位,古稱“晏歐”。有著作《歐陽文忠公集》、《廬陵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