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第二點,想要撿漏,必須得見多識廣,博聞廣學。”
齊向陽有點愣愣的,這不是古玩鑒定的基礎嗎?
瞧著齊向陽的樣子,張坤笑笑:“記得那件漢代黃釉陶水計嗎?上麵兩個眼,形似筆筒,卻又不完全一樣,弄得跟四不像似的。”
“這東西,有點眼力勁的都能看出韻味來,但為什麼沒人買?因為他們不認識,心有疑慮,怕買了吃虧上當,所以這漢代陶水計才能輪到我手裏。”
“這種器形確實十分少見,即使是我也僅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一次,然後其他就再也沒看到過。”
“別人不敢買,是因為他們不認識,即使覺得這是件古物,但也不敢下手,而我敢買,因為我認識,這就是見多識廣,博聞廣學。”
“所以,撿漏第二點,就是要知識積累,儲備到位。”
“第三,古玩這個行當,並不是隻有真品才能撿漏,仿品也可以。比如,那件棒槌瓶。一些精良的仿品,尤其是舊仿,隻要具有收藏價值,就有撿漏的可能。”
“第四,要學會複本還原,透過表象看本質。比如那件鈞瓷碗,因為被人修補不當,看上去‘嶄新嶄新’的,然後你要從疑惑處,找出它真正的身份,從而達到撿漏的目的。”
“那件漢代龍首玉也類似如此,因為一身的黑泥,看上去像玉煮蠟,皮殼做舊。在這一點上,即使是侯老板也差點看走了眼,所以,發現任何一件可能的古玩,一定要認真的複本還原,找出他的真正身份。”
“第五,利用信息不對稱撿漏。”
“比如最後那件魚簍尊,賣家知道這是件真品,而且二十三萬也基本是行情價,然後我為什麼要買下來呢?”
“因為我知道,唐新華有一件同樣的魚簍尊,我知道他還需要一件,所以我二十三萬買下來了,然後五十萬賣了出去。”
“而那魚簍尊的賣家不知道,所以他被我撿了漏。”
張坤雙眼緊緊的注視著齊向陽:“這就是我給你上的第一課,撿漏。”
“什麼是撿漏?撿漏說白了就是,有知識有眼力的人,撿沒知識沒眼力人的漏。”
“所以眼力是古玩撿漏中最重要的東西,而怎麼才會有眼力呢?多看,多問,多跑。”
“多看,看實物,看真品,提高自己的鑒別水平。”
“多問,多請教行內的專家前輩,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眼力。”
“多跑,多去博物館,拍賣會,甚至全國各地考古現場學習,一是增加自己接觸古玩真品的機會,二是提升自己的見聞見識,比如那件陶水計,要不是我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一次,我怎麼能認得出來?”
“而除了這三多外,還要廣交朋友,多參加行內聚會,獲得行業內的各種信息,比如我為什麼會知道唐新華也有一件鈞紅釉描金魚簍尊?就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個行內聚會上聽說的。”
“如果沒有那次聚會,我今天就算碰上魚簍尊了,也不可能買下來,更不會買下來後就知道應該賣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