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望插隊歲月(17)(2 / 3)

趕著肥豬,馬路上“散步”邊走邊唱好悠閑,進了玉米地,就要鬥智鬥勇打持久戰。

一條“大河”擋麵前,沒想到“豬八戒”遊泳賽神仙,狗刨姿勢,優哉遊哉過河上了岸。

路邊山坳雨中情,溝牽著溝,山擠著山,久旱的樹木、小草點頭致意風度翩翩。

偶見寧靜的遠遠山村,小雨交織著嫋嫋青煙,莊稼喝足了水,期盼著果實飽滿的豐收年。

路迢迢,雙腳打泡,泥水沾滿,風蕭蕭,雨水無情,濕了衣衫。

雖然吃了這頓沒下頓,辛苦萬千,但是奇聞樂事多多,總像吃頓趣味大餐。

四天陰雨泥濘路,“老爺兒”放晴到延安,餓得前心貼後背,一口氣吃了饅頭五個半。

交了差,鬆了心,咱到街上轉一轉,延河大橋照張相,瞻仰革命聖地還要登上寶塔山。

“豬啊,羊啊送到哪裏去?送到那革命聖地延安。”

我哼著自己改了詞的邊區小調,心裏樂顛顛。

北京娃已經是歌中唱的邊區人了,男人的活兒我也能幹,真有意思,開心,但也決不一般……

四、探親回京路(1970年春節前)

——插隊花絮

有了第二故鄉,北京還是有個家,爸爸媽媽身體不好,又正處在“文革”動蕩,兩個弟弟年齡還小,需要健康成長,出門在外倍思親,春節回家過年很正常。

公社要求,過革命化的春節是形勢需要,大批知青返京,將會社會不安定、人心惶惶。

我家來電報,說母親有病,戰友們討論讓我和景山當代表回家探望。

行程和路線想了又想,聽說黃龍不安全,走山西上火車可能較有保障。

決定徒步行軍到黃河,“偉大壯舉”、鬥誌昂揚。

據說山路八九十裏坑坑窪窪,哪能難倒革命小將。

老鄉們送來了各種豆子雜糧,農村的幹酸菜和過年的米黃,足有一百來斤的重量,這都是給“北京娃”的心意,怎麼帶?怎樣裝?

子猷、亞平自告奮勇要送君送到黃河邊上,天將亮就出發,雄赳赳迎朝陽。

三個男生輪流背著兩個重行囊,還把老鄉出門常帶的小钁頭身上扛。

頭頂著笑眯眯的火熱太陽,腳踩在步步歡送的黃土地上。

歸心似箭,我們沒有太多的聲張,走走停停,心中唱著“下定決心”,隻感覺這個路怎麼會越來越長。

天黑終於挨到高柏公社某知青點尋求幫忙,翻山越嶺負重如牛累炸了,真想喝碗熱湯麵,見炕就躺。

委屈了人家的熱情接待和讚歎表揚,隻有子猷代表大家感謝長短、拉拉家常。

大清早一溜兒下山就看到了獨樹一幟的黃河滾滾“黃泥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驚人美景讓我們盡情欣賞。

忽聽岸邊的爭吵聲一浪高過一浪,怕就怕這不安全因素阻礙在道旁。

足智多謀的子猷主動搭訕、勸降,都是北京知青,何必冤家路窄、各不相讓。

七個人的“老實娃”怯怯的,趁機趕緊收場,兩個人的“擰子娃”愣愣的,推推搡搡還想找機會衝撞。

過黃河了,坐一條船上的知青還有什麼可爭可搶?

啊!濁浪滔天的黃河水咆哮著,盡情地瘋狂,猶如傾噴天河,勝過野馬脫韁,猛烈衝擊著天際大河中一葉小舟的木船幫……

船會翻嗎?它將被撞到何方?

瞬間感到生命的短暫、渺小、無助……好緊張。

麵容嚴峻的艄公在拚命劃槳,號子聲與瘋狂的呼嘯爭抗,抨擊激流,順應猛浪,與命運拚搏,戰勝驚濤,終於漂向了彼岸領疆。

我深深感受了黃河洶湧澎湃、勇往直前、熱情奔放,更由衷敬佩船夫的英勇不屈、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人民,隻有人民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黃河的精髓和魅力鼓舞我們不斷前進,奔向美好的理想。

從黃河東岸到吉縣縣城翻山越嶺又沒有長途車輛,咬著牙還得邁開雙腳負重90裏奔向前方。

亞平突發腹病,疼痛難當,還是親人解放軍緊急當中救死扶傷,軍營留宿安全妥當。

第二天軍車帶走了病號,也拉上了沉沉的行裝,我們卸下重負,疾步趕路忙。

到達縣城天已黑,招待所客滿住不上,“人滿為患”的北京娃,過年了誰不掛念爹娘?

忽聽招待所門口吵吵嚷嚷,一幫愣頭青小夥子不顧一切地要往裏闖,拿刀搜遍了房間沒找到人,氣哼哼還不願收場,真不知能有多少“恩恩怨怨”把人“逼”得這樣“狼”?

我們趕緊離開這是非地,尋找自己落腳的地方,大車店黑咕隆咚,隻見屋裏煤油燈隱隱閃亮,炕上炕下滿屋子人,三教九流、熙熙攘攘,我隻覺得昏暗燈光下,一張張臉像電影裏演的“鬼”一樣。

忽見靠近燈光有個人緊閉雙眼,嘴裏嘟嘟囔囔,兩手拿著小棍兒,使勁兒拍打炕上不停蠕動的棉被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