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踏罡步鬥(1 / 2)

“斧頭,你瘋了嗎?有事沒事?”莫北完全不知道斧天這副自虐的舉動是為了什麼,他隻清楚像這樣自虐的瘋狂舉動,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人能做出來的,他在斧天吐血的那一瞬間,甚至一度以為斧天是不是腦子被打傻了!

此時斧天對莫北幾人的關切可以說是置若罔聞,一雙虎目裏盡是瘋狂之色,在繼續兩口殷虹的鮮血噴在生死印上後,才緩緩開口對著那妖童說道:“不知道接下來你是不是還能像剛才一樣安然無恙!”

“天行健,步其道,剛離不牽,首位不顧,臂字道中,大勢急動,動不動,八不八,寧不寧,少不少,染道寶之血,融五行之力,有懲其體,似滅其魂,融融融!”

當斧天一句句咒訣暴出來後,手中原本墨綠的生死印開始有了反應,但是那妖童卻沒有因為斧天的這番舉動乘勝追擊,也正是因為妖童抱著戲虐的心態,所以他給了斧天足夠反撲的時間!

“以己精血為引,配咒訣開啟生死印真正的威力!傳說難道是真的?”

莫北看不懂斧天的舉動,不代表其他人也看不懂,老者在看見斧天噴出的血液不但沒有從生死印上滑落,然後滴在地上,反而出乎意料的全數被生死印吸收了之後,老者此時在心中也隱隱的做了一個決定。

“破地召雷罡!這斧天怎麼會這麼多東西?還是天生一脈中保持了絕對的傳承!”隨著斧天邁開腳步,老者再一次被驚訝了,雖然斧天一路以來展露過不凡的實力,但是對於他這層出不窮的踏罡步鬥,老者不得不心生震驚。

要知道踏罡步鬥極其複雜,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施展的,而踏罡步鬥又稱步天綱、步綱躡紀。其行步方式稱禹步,道家施法最重要的步伐形式。一般法師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鋪設罡單,作為九重之天,腳穿雲鞋,隨著道曲,沉思九天,按鬥宿之象、九宮八卦之圖步之,以為既可神飛九天,送達章奏,禁止鬼神,破地召雷。

踏罡步鬥其所步之跡最初是模擬北鬥七星,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坐標中,以北極為天極,北極星下的北鬥星隨時轉動,被視作居中為樞紐。

《史記·天官書》“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製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稱節度,定諸記,皆係於鬥。”

因此,在觀念上和行為上都有對北鬥七星的畏懼、崇敬的表現,或者對之模擬以產生神秘效應的企圖發生。

前者表現在將北鬥七星當成神(星君)加以祭祀,後者表現在以鬥厭勝和指示行為取舍。

踏罡步鬥即是其中一法。罡,原義是鬥杓最末一顆星,北鬥指向其最具體的一點,就是罡。

踏罡,有隨鬥運轉的意思,比較嚴格的做法,是在行步時先須推算該時天罡所在以定方位,步鬥,則指步伐軌跡有如鬥形。

這種方術,至遲在東漢末已經出現。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站在丹鼎派立插斥責當時“悖逆失樞機的諸術中就有“履行步鬥宿’。符{上竹下錄}派則將之采人道術。

張道陵一係的正一盟威道教有一種專為步鬥而製的法篆(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綱篆》,又名《太亡正一星綱五鬥錄》,是將步北鬥擴展為步五鬥了。

踏罡步鬥的步法,稱為禹步。禹步的產生可能比北鬥要早。傳說大禹治水時,“屆南海之濱,見烏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烏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自茲以往,術無不驗。

因禹製作,故曰禹步。末世以來,好道者眾,求者蜂起,推演百端”(《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製靈》)。

禹步之法有三步九跡之說,從葛洪記載的來看。禹步九跡是排在一條直線上,並無鬥折之形,但後來它與步鬥彙合為一。

禹步中膝蓋常曲,出步時兩腳掌多不平行,而常成“丁”字形,即九十度夾角。因二者混合,後人遂以北鬥、八卦、河圖等對禹步作出新的解釋。

或說九代表北鬥九星(七星加上兩顆輔星),一說恰符九宮,一說跡成坎離卦。踏罡步鬥的步法,比較基本的為鬥罡。

後來發展出了許多形式、內容不一的罡法,所走的步子也不限於北鬥之形。

就唐宋以後道書中所載的常見罡名有:三步九跡法、十二跡禹步法、三五跡禹步法、躡地紀飛天綱法、十五跡禹步法、天地交泰禹步法、交乾禹步法、未濟禹步法、既濟禹步法、步三台七星鬥法、八鬥步法、步豁落鬥法、步三攝綱法、三步丁字綱法、步霹靂解咒殺鬼綱、步綱敕水殺鬼都官法、關閉七步鐵蓋綱法、步火鈴鬥法、破地召雷罡、九州罡、連珠熠耀罡、五行相生罡、五行相克罡、二十八宿罡等幾十種。

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在正一道法中運用。其他專門的道法科儀中尚有一些特有的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