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別把個人教養不當回事(1 / 1)

1993 年參加北京國際廣播電視設備技術交易會,開幕式上台前站著來自歐美亞諸國商務代表和中國官員,做翻譯的同胞不知哪兒出了問題,在那裏一邊口譯,一邊忸怩作態,像是作滑稽表演。台上的人窘迫,台下的人怒目,總之是很失體麵,台上台下不忍卒視他的水蛇腰扭擺,大多轉過臉左顧右盼。

學做人不隻是青少年的事,即使八十歲了,也有個人生功課要做。個人人格上有缺陷在平常場合可以視為一具劣根未除的標本,而在非常場合,尤涉外場合,則會因微疵而傷大雅,喪的是國格,不修煉不卑不亢的功課是萬萬不行的。當我們開放之後,加入了世界經濟、文化的循環圈後,民族精神常常會被定格在國民個體的行為上。舉一例來說,現在有許多文化遺產被保護了起來,並開發為旅遊資源,有些精細的文物被陳列在櫥窗內,不許拍照,不許觸摸,這是很好的。但偏偏就是有些人手執二把尺子行事,同胞不許拍照,不許觸摸,嚴格執行,而外國人來了,便把一切禁忌全拋到腦後了,賠著笑臉又看又拍又摸。這種個人行為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怎樣確定自我行為性質的範圍了,實在是對自己文化和文化保護的大不恭,是一種踐踏。當國寶不被自己視為國寶時,便是糞土。等牆外花香時,追悔已晚。而錯誤之源竟是個人的行為失當。

做人不易,一舉一動因環境不同有時不隻代表個人的傾向,別把個人教養不當回事,學做人的起點,也許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