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窗在縣上當縣長。他向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那些既無過錯但也毫無建樹的部下下崗。
他提出這個問題的背景是這樣的:大家都處在一個人情味很重、人際關係又有很多糾葛的環境裏麵,平常提拔某一個人到一個崗位任職沒什麼困難,但要免去某人的職務卻很難。隻要露出點口風,馬上就有上下左右各路關係插進來,不勝其煩。弄不好,一個人的問題就讓你焦頭爛額,流言蜚語四處傳播,無中生有的告狀信滿天飛,惡意誹謗,人身攻擊,讓你在無休止的各種糾纏中脫不了身,幹不成事。我跟他說,你可以定一項製度,各部門各單位領導在年底向組織部門遞交兩份報告。一份是辭職報告,一份是競爭其他崗位或請求留原職的報告。前一份陳述自己一年來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存在的問題,以證明辭職是必要的。後者總結自己一年來所做出的成績和繼續做好工作的決心和措施,以證明自己是具備繼續留任或到其他崗位任職的實力的。留與不留,要看組織人事部門對他的總體評價了。當然,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民主集中製的原則是製度保障,不能出問題。留用則繼續發任命書,不用則什麼也不必去做。那些既無過錯但也毫無建樹的領導,在很大程度上顧忌麵子。他提出辭職,你表示同意,麵子有了,容易接受。他說這倒是個辦法。
這似乎是個很曖昧的辦法,共產黨的幹部能上能下本來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何須如此費盡心思。而現實的問題又確實讓你沒辦法,大家都生存在一個彼此有千絲萬縷聯係的網上,誰能真正鐵著麵孔讓庸者下能者上呢?一次可以,時間久了,連自身都難保,這才是今天的現實。
倘若真有這麼一項製度來規定各層麵上的幹部,年年辭職年年競爭上崗,大概還是有很多好處的。顯見的就是會推動事業的發展,因為事業沒有發展就是一個單位領導被解職的原因,而對今後事業發展沒思路沒措施或是過去的承諾沒有兌現,也是不能留任的理由。列位可能認為我的這個建議太書生氣,太一廂情願了,沒有考慮到官場有多麼複雜,中國的幹部人事有多麼難弄。
麵對複雜的局麵,用奧卡姆剃刀去解決,往往是最合理、簡單而奏效的辦法。剛開始會麻煩,習慣了就好了。這裏最關鍵的還是製度,用與不用得集體討論,集體定奪,在製度下幹幹淨淨規規矩矩地做。如果用與不用和掌握實權的領導的票子、房子、車子、兒子、女子、公司、項目、出遊……有關係,發官帽的人扯上了這些親親疏疏遠遠近近,首先製度就被廢棄了,所謂的考察了解隻是讓強奸民意合法化的洗白手法,一個掩飾地下交易的過程,世界上再鋒利的剃刀也化解不了這鍋爛糨糊。
說到底,年年辭職隻是個溫婉的技巧而已,技巧隻能解決淺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