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喃喃的說道:“現在恐怕沒有多少人對古典文學感興趣了吧。除了再課本上出現的那一些文章外,沒幾個人會刻意去找那些詩經,楚辭之類的東西來看的。”慕容詩嵐說道:“不會啊,其實也蠻多人看的啊。我有好多朋友都挺喜歡詩、辭、古典散文的啊。我個人對韓柳歐蘇等八大家的文章也蠻喜歡的。隻是現在的喜歡這些東西的人沒有以前那麼多了而已。”楊璐也跟著說:“現在喜歡這些東西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大多還是中老年人。挺為傳統文化擔憂的。”
“那麼請慕容詩嵐同學談一談古典文學為什麼喜歡的人越來越少了吧。”帥澤濤見話題轉移成功,便進一步推波助瀾道。慕容詩嵐分析道:“我個人覺得其實原因有兩個。其一:現在的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大部分人都隻關心怎麼掙錢,很少有人去關注傳統文學。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之前那一段百年的屈辱曆史,讓很多人對傳統文化失去了信心,覺得傳統文化已經不適合新時代的發展了。故而越來越越少的人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不過這幾年這個狀況倒是有所好轉,關注傳統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現象。”
陸澤文坐直了身軀,正色道:“對慕容的觀點我隻同意一半。因為我也認為這兩個原因是導致人們對古典文化缺少關注的原因。而且我也挺喜歡一些古典文學的,也覺得像《太史公自序》裏邊:‘夫《春秋》者,上明三王之道,下辨認室之際,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一直到後麵‘事故《禮》以節人,《樂》以法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這些文字很不錯,讀起來也很有感覺。但是文化從古至今發展都遵循一個規律。”
慕容詩嵐好奇道:“是什麼規律?”
陸澤文道:“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在高中讀文言文的時候,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有時候就是不知道,這句話在說什麼。原因嘛,隨著時間的一步步推移,文字的釋意在不停的發生著變化,而且很多文字在不同時期的文字裏邊有著不同的意思,或者同一意義在不同時期是通過不同的文字來表述的,比如‘我’這個字的意思在古代就有餘、予、吾等字可以表述。這種現狀我把他看做是文化的進化與發展。說道‘進化’我們不妨來用高中學過的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來進行一下對比。文化的發張規律八個字就可以概括,‘物競天擇,文競人擇’。這八個字就是我認為的文化發展的規律。生物因為了有了變異才有了新的物種的產生,當然文化也是新文化不斷的產生與舊文化的不斷消亡的過程,至於對新舊的區分請大家自行參考馬哲裏麵的區別方法。文字變異也就是隨時都在發生的事情,比如‘囧’這個字,古意是指光明,天氣晴朗的意思,但是現在的釋意則是鬱悶無奈或者極為尷尬的心情。再如‘充電’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是指把電源和蓄電池兩級相接,使電池有放電能力,現在又多了一個意思,這個詞還用來比喻通過學習或深造,進一步充實自身的能力或才幹。這些都是文化的變異而且是已經被許多人選擇和認可了的變異,基本上就可以說這兩個字已經完成了一次進化。再說到選擇,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的主題是所有的人,而且每一個人都對文化有選擇的權利,任何人都可以選擇自己覺得好或者喜歡的文字和詞彙及其組合方式。而且每個人都正在對文化進行著自己的選擇。比如慕容同學喜歡喜歡古典文學,而李傑童鞋比較喜歡現代的網絡流行語,這就是對著文化有著不同的選擇。短語、句子、文章不都是文字和詞彙的組合形式麼。有時候聽到有人說‘這麼好的文字,為什麼沒有人喜歡,大家對文學的追求已經沒落了。’個人對這種言語是非常反感的,一個人覺得好,僅僅隻是一個人的的觀點,並非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一個人說它好,憑什麼就要讓所有人都認可。何況現在這樣一個多樣化的社會,文化的形式肯定也是多樣化的,並非隻有以前流傳下來的才是經典,現代散文詩歌也有很多許多經典的。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首詩,聽說是武大某位大神寫的。‘螃蟹在撥我的殼,筆記本在寫我。漫天的我落在楓葉上的雪花上。而你在想我。’對於這首詩我覺得有兩個意思,其一就是含蓄的表達我在想你,其二則是說隻有全世界顛倒了你才會想我,感覺挺淒美的。個人覺得這首詩完全有和徐誌摩的《沙揚娜拉》媲美的資本。”
聽到陸澤文說出這些,慕容詩嵐覺得既驚奇有佩服,不禁豎起大拇指,大聲說道:“讚!感覺這鍾描述既新穎而且還很準確,也不會覺得難以接受。我從來都沒這樣來想過這些問題。‘物競天擇,文競人擇’這句話我會記住的。”隨後便是一陣掌聲響起,眾人讚道:“這個解釋確實蠻新穎也蠻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