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若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昵。不過“狎而敬之”是很難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Mark Twain說:“神聖的友誼之情,其性質是如此的甜蜜、穩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如果不開口向你借錢。”這真是慨而言之。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望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人認為最倒黴的事莫過於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戕害!
規勸乃是朋友中間應有之義,但是談何容易。名利場中,沆瀣一氣,自己都難以明辨是非,哪有餘力規勸別人?而在對方則又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誰又願意別人批他的逆鱗?規勸不可當著第三者的麵前行之,以免傷他的顏麵,不可在他情緒不寧時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我總以為勸善規過是友誼之消極的作用。友誼之樂是積極的。隻有神仙和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個人獨自升天,看見宇宙的大觀,群星的美麗,他並不能感到快樂,他必要找到一個人向他述說他所見的奇景,他才能快樂。”共享快樂,比共受患難,應該是更正常的友誼中的趣味。[精品賞析]
本文寫得樸實無華而又意趣盎然。文章開篇要言不煩、開宗明義,直接抒寫作者對友誼的理解,稱之為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關係,並將其所包含的美德推及五倫,言朋友雖居五倫之末,卻關涉父子、夫婦、兄弟關係,因而談論友誼的必要性便在不動聲色中彰顯出來了。中間部分則旁征博引,盡數古今中外名流雅士對友誼的諸多論說及風雅之事,從西塞羅的《論友誼》到孔子的《論語》,從富蘭克林、亞裏士多德到王爾德,從漢光武、朱洪武到彌衡、孔融,從刎頸之交到君子之交到忘年之交,林林總總的論說,形形色色的友誼,古今中外的名言趣事,使論說的過程變得趣味盎然。結尾一切,拂逆眾論,獨出心裁,不以諍友和患難之交為友誼之最高境界,反而強調“共享快樂,比共受患難,應該是更正常的友誼中的趣味”。卒章顯其誌,這才是作者追尋人生情趣的主張,是他世界觀中崇尚以人欲為出發點的快意恬適的塵世生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