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老師走到第二幅青銅浮雕麵前,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這個青銅浮雕雕刻著的是一些滇民在搬運一些石塊。比較大的石塊就由兩個人,甚至是四個人一起抬起來,小一點的石塊就一個人把它扛在肩上。從已經建好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裏麵全部都是石頭建築。在最外麵是厚實的城牆,而裏麵的建築多是柱狀塔型,而且建築麵積挺大的,四麵環山。
不對啊,這奇怪的建築是在哪裏?這裏的建築是在山裏的,而從青銅浮雕裏我們可以清楚地辨認這是山外的啊。這是哪一支隊伍的事?是向東南的那隊伍還是向西北的那支隊伍?
“老師……”我眼睛還盯著浮雕,叫了兩聲老師,“老師?”
我看見老師盯著浮雕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一臉的驚訝。
“怎麼了?看出什麼了嗎?”我搖了搖老師的肩膀。
“是真的!那傳說是真的!”老師激動地說。
“哈?什麼傳說?”
“撫仙湖底的古城!我之前跟你說過撫仙湖的傳說,而很早以前就發現了撫仙湖底的古城,但是大家都不認為這是古滇國的遺址。”
“為什麼?”
“因為有一點是沒有辦法解釋的,這一點就是建築!雖然沒人親眼見過古滇國的建築,但從出土的文物我們可以知道,古滇國的建築都是幹欄式建築。建築屋頂比較特別,是上寬下窄的,而且全都是木製的。而撫仙湖底裏的建築都是石製的!那是一個石城。因為兩者的建築風格和材料差別都太大了,就算是換了地方,一般來說建築的風格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改變,沒有留下一點的相同點。而且在裏麵沒有發現任何的屍體,所以大家都不會認為這是古滇國的遺址。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這浮雕,我們就可以證明撫仙湖底的建築確實和古滇國有關了!”老師幾乎是吼出來的,感覺來點音樂他都可以跳舞了。
“這麼說他們是留在YN的那支隊伍吧,可是不覺得奇怪嗎?既然已經建好石城了,為什麼最後會跑到山裏?而且為什麼會改變以前的建築風格?”不管是那石城還是我們現在呆的建築裏,跟老師說的傳統古滇國建築風格差得也太大了。
“就像我說的,最後城牆是在湖底被發現的。所以,這中間肯定發生過什麼事情,讓這座石城沉在了湖底。”
我們分析完第二幅青銅浮雕,又馬不停蹄地跑到第三幅青銅浮雕麵前。
突然就恍然大悟了!這是一幅深夜進山圖。進山的時候是晚上,一條長長的隊伍,每隔幾個人就拿著一個火把。而在隊伍的終點,就是青銅壁!
那個時候並沒有像我們一樣要挖開長長的隧道,我們可以看到青銅壁被坦露在了山體外。也許過了2千年,山體已經改變了,青銅壁入口已經被掩埋了。
而我們可以看到這延綿的隊伍,一直通到山下,而在這青銅壁的左上角我們可以看到湖的一角!
“這個時候那石城已經被淹了?”不然這快建好的石城怎麼會放棄了,而搬到這山裏麵?
“嗯,很可能。”
“可是並沒有說明石城是怎麼被淹的啊。”
“這個可能性也太多了,也許就像傳說的那樣,來了個巨浪就把石城給淹了,也許也是我們想不到的原因。”
“為什麼要選擇這種地方來住?就算石城被淹了,那在湖邊再找個地方重新建條村子不就行了嘛。進來的人可是相當多的,這裏麵塞得進這麼多人嗎?”
“一般人確實不會選擇這種地方居住,因為這種建築的難度很大,而且很花時間。可是這種封閉式的建築卻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我們進來的時候就知道了,那就是安全。從那詭異的青銅壁再到之前的奪命機關,我們都可以知道,這些滇民建造這裏就是為了安全,所以對於不了解這建築的我們走錯一步就會觸碰機關。”
“安全?有誰威脅到他們的生命了嗎?難道是那個漢武帝?不就是丟了他的金印嘛,用得著這麼趕盡殺絕嗎?”
老師聳聳肩,然後望向我後麵。我也向後望去,是那個青銅桌。也許那裏會有答案。
我們來到狐狸眼所在的小平台,看到了碩大的青銅桌,但並沒有看到青銅浮雕。
而是青銅模型!
這個青銅桌上用青銅鑄成了人物,房屋,器具,植物……這些元素形成了一幅生動的原古滇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