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感到不滿,就是不斷試圖提高原來的要求罷”袁誌勝自己都是不知道自己在低喃著些什麼。
對於金錢,每個人都是有著很深的印象,因為這是滿足跟不滿,得不到這種滿足就是人所說的痛苦,得到了人就會試圖不斷提高原來的要求,這個人曾經可能要求吃飽就行了,得到溫飽後他就會產生另一種要求
當人遇到饑荒之時,誰又敢說溫飽不是他們的夢想,不是他們全力追求的夢想,
這些食物跟衣物都是第一類天然和迫切的需要,對於饑荒的人來說,食物就是他們的夢寐以求的東西,其他的東西他們不去在意,即使是當天使,也是不會去追求,
這正如袁誌勝前些天很餓的時候,那時,袁誌勝隻有一個念頭,那個念頭極為迫切,就是尋找食物。
對於性,這種需要是天然的,但不是迫切的,也是如此,對於性沒有好壞之分,這種滿足與否沒有對錯之分,對錯隻是這個世界,是這個文明來定義的,文明對性的需要製定了種種規矩,你要違反這些規矩就是錯的。
由於文明,所以對於性的需求也是困難了許些,因為種種文明製定的規則限製了你對性的追求。
文明規則可以在性的追求中起到道德的限製,法律的限製。所以對性的需求因此困難。
第三類需求是建立在第一第二類的需求後才有的,如果第一類需求得不到滿足,人是不會追求第二類需要的,如果第二類需求得不到滿足,人是不會追求第三類需要的。
第三類需要可以說是欲望,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那是建立在已經滿足了第一類跟第二類需求的情況下製定的一種需求,沒有對錯之分,它可以是對高檔物品的追求,可以是華麗的名牌衣服的追求,可以是對世界主宰的追求。
這第三類需求很廣泛,有高有低,每個人不盡相同,但沒有對錯之分,對錯就要問問這個文明製定的規則了和你的需要是不是衝突,如果衝突,你的要求就是錯誤的。
第三類需求是無止盡的,沒有盡頭,當你滿足了一種要求,你又會產生另一種要求,
金錢這兩個字如何判定,每個人都是有著不同的觀點,都是不盡相同,對於金錢的滿足,並不是一個數額說了算,並不是說有了一百萬的人在金錢上就是得到了滿足。
並不是因為這個人擁有一千億就說明這個人對於金錢得到了滿足,所以,對於金錢的滿足不是某個指定的數額,
而是一個相對的數量,是由這個相對的數量所決定的,
這個相對的數量就是自己期待擁有的金錢跟自己實際擁有的金錢的關係,怎麼說呢!就是有的錢跟自己夢想有的錢之間的關係,如果說自己實際有的錢比起自己想要有的錢多,那麼恭喜你,對於金錢,你得到了滿足,比起這個世界的任何人都是富有。
如果你實際擁有的錢比你夢想有的錢少,那麼,很遺憾告訴你,你很窮,你這樣活著很累,即使你已經擁有了一千億,但你還是逃脫不了你是貧乏的,因為你對金錢還沒有得到滿足。你將會為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滿足的欲望心而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
這種瘋狂的事很有可能會使你失去了基本的理智,變成一頭為了金錢而活的野獸。
金錢如此,其他的就不是這樣麼?
隻要在這個人的視線內,對於他所謂的視線中的東西產生了興趣而得不到,即使這個人擁有巨大的財富,他也會感覺到不快樂,甚至會感覺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