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藝女青年(1 / 1)

在每個文藝青年的身體裏,都藏有一顆細膩柔軟而又不失敏感的心。就像潛伏在綠樹濃蔭中的小鳥,乖張靜謐之時偶爾又會產生想要在林子上方歡快歌唱的想法。

19歲時的柴靜,就曾經藏有這樣一隻小鳥。而透過林間層層虛靜的霧嵐,我們近距離地接觸到了她智慧優雅的內心。

湖南文藝廣播電台的夜間情感類節目《夜色溫柔》,是當時19歲的柴靜那顆多愁善感的心最好的棲息之地。人們將層層心事付諸筆端,再由柴靜的聲音傳遞給陌生的人們,在這種傳遞過程中,柴靜聆聽到了各種孤獨,也讓自己變得更加感性。

柴靜的聽眾曾經如此形容她:“她曾經用19歲的聲音,溫暖了長沙漫長靜謐的黑夜”“如水流過的聲音,略帶憂傷的句子,鄭智化沙啞的歌聲《讓我擁抱你入夢》,讓小女生們淚流滿麵。”也許,正是因為當時在這種多愁善感的環境下的成長,才讓柴靜在恬靜淡然之中,多了一份別致的文雅氣質。

事實上,一個女人外表美不美麗那是天生的,但是在處世之中所透露出的那種高雅格調卻是後天形成的。世上最傾倒眾生的往往不是女人的美麗外表,而是那些清風明月之下,最能打動人心的善良高雅。

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不僅是知名音樂劇與電影的女演員,她的美麗更一直被世人稱讚為天使的優雅。她優雅、簡潔、大方的個人著裝被後世稱作“赫本風格”,成為經典、永恒的時尚傳奇。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婚紗女王Vera Wang曾這樣評價她:“奧黛麗·赫本是最早的現代女性之一。受製於文化的影響,要走出個人的風格並不是那麼容易。她的穿著在顯示出她的想法與心智。為了要這樣做,必須時時遊走於危險邊緣。要拒絕好萊塢的種種誘惑需要極大的勇氣,特別是要走出20世紀50年代簡·拉塞爾當道的性感時期。”

戰爭年代的赫本,做過誌願護士,也曾為荷蘭地下遊擊隊秘密工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貢獻。而晚年的她更是致力於慈善活動,擔任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說:“不要為了度日而活著,否則會變得利欲熏心,要珍惜每一天。我發現大多數人都活得很膚淺,他們意識不到,活著本身就是精彩的。”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在其《愛的藝術》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她不一定漂亮,但一定有在眾人中被你一眼認出的氣質。她自給自足,放縱自己盡情地享受生命的樂趣,又清醒地保持靈魂的明淨。她會為一瓣花而心醉,像一棵樹感受清風,樹葉搖曳著一聲歎息,在簡單中蘊藏著最深的宇宙。她看到了生命背後的黑暗,深知陽光與夜的交替,死亡如影隨形,但永不絕望。她本能地拒絕貪婪,她的心像埋藏了千年的蓮子,曆盡滄海桑田,洞徹世事煙雲,依然會鮮活地從沙土裏開出花來。笑聲和細語如冬日暖陽,化解心中堅硬的塊壘。”這段美妙的話,為我們見證了一個從容自信而又韻味十足的女人是多麼富有吸引力。

其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女人都可以文藝而優雅地活著。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對自身品性的良好修養。文藝女性身上通常都會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她們就像是一株盛開在山間的野百合,清新,淡雅,卻讓人著迷。

看看如今的柴靜,我們就能明白:氣質其實是一個人在經過歲月磨練之後,透過成熟內心所反映在身體上的最為本質的變化。就像那些恣意生長在素白人生之中所無法掩蓋的豔麗之景,終有一天,枝葉婆娑,花朵鮮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