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植根於人民的政治立場,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養分,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工作必須以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衡量標準。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以最廣大人民的實踐為理論創新的源泉,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理論創新的目的。這些重要理論觀點,適應我們黨的曆史地位和執政條件的發展變化,適應我國人民利益要求和社會結構的發展變化,為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提出了全麵要求。
第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15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緊密結合新的實踐,提出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思想,關於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的思想,關於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思想,關於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關於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思想,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關於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關於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關於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思想,等等。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不從書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則出發,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刻總結實踐創造的新鮮經驗並上升到理論,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卓有成效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
第五,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不斷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根據黨所處的國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和黨所肩負的曆史使命提出的一係列新的重要論斷,進一步回答和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曆史性課題。要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研究如何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研究新的曆史條件下黨的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方略、執政體製、執政方式、執政資源和執政環境等重大問題,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認真總結黨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長期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研究和借鑒世界上其他政黨治國理政方麵的有益做法,研究我國曆史文化、社會製度、發展水平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不斷提高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