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過於節儉就是吝嗇,成為斤斤計較的守財奴,反而損害人際交往的雅趣;謙讓是一種高尚的美德,但過於謙讓就是卑躬屈膝,顯得謹小慎微不夠大氣,反而多出巧詐的心思。
在對吝嗇這種習性的評價上,中國人執行的是雙重標準:女人摳門,可能被褒揚為“會過日子”;男人小氣,卻一概被貶為上不得台麵的毛病。
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大手大腳、揮霍無度固然不好,但過於摳門兒、隻掙不花的理財方式容易影響當事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其生存與發展。至於配偶之間,由於朝夕相處,共同生活,如果一方過於摳門兒,而另一方難以接受,則有可能分化彼此之間的愛意,平添無謂的矛盾和紛爭。
心理學研究揭示,過高估計生活風險,過於缺乏安全感,是導致人們產生吝嗇心理的誘因之一。人對金錢的態度,往往與其生活經曆有關。不同的個體,差異可能是顯著的,即使親密如夫妻也不例外。據我觀察,一些人表麵上是因為不善交際而導致人際關係危機四伏,事實上卻是因為過於摳門兒付出的代價。
我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篇聲討摳門男友的帖子,反映的問題不可謂不尖銳——
昨晚和男朋友吵架了,吵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想買衣服、做頭發(差不多兩年了,這期間我從來沒有做過頭發,修剪的次數也很少,梳了個馬尾)。在家鄉這個小城市,我們的收入雖然不多但也算中等,我和男友的工資差不多,因為去年剛畢業又還了一筆貸款,所以也沒有存款。男朋友生活很簡樸,從來不亂花一分錢,這和他家庭環境也有關係,他家裏有些窮吧,到現在還沒有蓋房。我當初感覺這個人很會來事看似一支潛力股,還算一個很愛老婆很顧家的男人,好好培養會成點事。
回來說我心中憋悶的事吧。昨天我同他說起我要買衣服和做頭發的事,他就生氣了,說我虛榮,頭發這樣就很好,衣服將就穿去年的就行了。我說到現在一件夏天的衣服都沒有買,涼鞋也沒有買,而且開始換季了,衣服鞋子都在打折,現在買很劃算。我看到一款涼鞋很漂亮,以前賣249元現在打折才100塊,再說下半年也可以穿。我說到這裏他就聽不下去了,說我虛榮就認牌子,路邊小攤上三四十塊錢的也很好啊,就喜歡買了牌子到單位去顯擺。其實我根本沒有這種想法,我覺得一分錢一分貨,我雖然窮,但是從來不用路邊小攤的東西。
到現在為止,我買過一雙小皮鞋280元,這是我買過的最貴的鞋子。因為當時真的很喜歡這個款式,一咬牙就買了,就因為這雙鞋子,我每次想買什麼東西他就拿這個鞋子說事,說我就知道花錢什麼的。期間買了一條艾格褲子打3折120元,200元左右買了套雅芳化妝品也成了我“窮顯擺”的虛榮的證據,我真的是虛榮嗎?我今年25歲了,在一家有點規模的房地產公司上班,難道讓我整天抹著劣質化妝品、穿著地攤貨去上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