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六十四章 哈查隻的結局(1 / 3)

在陳晚榮的授意下,這些學者開始寫信給他們的好友,備述長安的宏大與唐朝的強盛,還特的說了馬立克在長安受到優遇的事情,請他們考慮去長安走走的想法。

信送出去沒幾天,張九齡和韓休他們到了。他們中有一批陳晚榮從國子監借來的人,學隻淵博,書卷氣十足,陳晚榮立即把他們召集起來,訓話一通,要他們馬上去見這些學者,多下些功夫。

果如陳晚榮最初的想法,學者和學者之間最有共同語言了,他們和這些學者沒多久就打得火熱,有些更是成了朋友。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陳晚榮交給的任務,趁機宣傳唐朝的強盛與對讀書人的尊重。

大食的學者本就給陳晚榮說動,再給他們這一說,就成了錦上添花,無不是想早點趕到長安,一睹大唐的繁華與強盛。在唐朝學者的鼓動之下,他們絞盡腦汗,把他們認識的學者幾乎全弄到一起了。

最後,陳晚榮命人把他們送往長安。

與他們一起送走的還有唐軍大量的繳獲,以及大食的書籍。

滿載著財寶的隊伍長長一隊,一眼望不到頭,滾滾東去。陳晚榮看在眼裏,不由得笑在心頭“皇上要我解決軍費問題,光是我們的繳獲就足以供軍隊使用好多年,更別說還要收稅了,這一點難處也沒有。這是第一批,就有如此之多。在伊拉克,在大馬士革,在君士坦丁堡,還有更多的財寶在等著我們呢!”

有了張九齡和韓休的幫忙,這政務要處理就快得多了,不幾天就差不多了。一到稍微穩定,陳晚榮安排了留守官員,立即與張九齡、韓休一道,趕去伊拉克。

因為,在撒馬爾罕城下大破哈查隻以後,哈查隻的軍隊損失了十之八九,這是追亡逐北的良機,哥舒翰哪會錯過,指揮唐軍猛追。

哈查隻逃離撒馬爾罕沒多遠就給費俊行和程曉天的軍隊攔截,一通廝殺之後,哈查隻落荒而逃。而穆罕默德很不走運,居然給程曉天活捉了。

好不容易衝出重圍的哈查隻打馬急趕,想早點回到他在伊拉克的老巢庫法,調集軍隊固守。哥舒翰哪會給他喘息的機會,指揮唐軍從後追來,哈查隻前腳剛進庫法,唐軍後腳就到。

庫法是哈查隻的老巢,長期經營,極是堅固,唐軍追敵,炮兵由於太沉重落在後麵,哥舒翰立即命令唐軍把庫法圍起來,等炮兵趕到之後再行攻城。

然而,一件讓哥舒翰絕對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天晚上,庫法城裏的老百姓居然打開城門歡迎唐軍進城。

哥舒翰得到報告後還有些難以置信,不過,機會當前,也不管其他,立即命令唐軍進城。唐軍秩序井然的進入庫法,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當地百姓夾道歡迎,人人激動難已,按照他們的說法“大唐的軍隊就是好,對百姓不滋擾,哪象大食的軍隊,動不動就搶東西,屠殺百姓!掠人為奴!”

直到了解情況後,哥舒翰方才明白百姓為何打開城門歡迎唐軍,原因不僅僅在於哈查隻的高壓政策,還在於庫法的什葉派極力反對倭馬亞王朝。倭馬亞王朝中文有時又譯為“伍麥葉王朝”,庫法是什葉派反抗倭馬亞王朝的中心,哈查隻在的時候,因為他的鐵血手腕,什葉派有所收斂。等到他死後,什葉派就沒有顧忌了,大張旗鼓的反抗倭馬亞王朝。

不用懷疑,哈查隻對伊拉克的統治是成功的,不過,他的成功是建立在血流成河的基礎上的,他做了伊拉克總督之後,屠殺了十二萬人,這才使得伊拉克安定下來。這種高壓策略確有奇效,但是,其仇恨種子卻更多,隻是伊拉克百姓沒有實力反抗,敢怒不敢言,把仇恨埋在心裏。直到唐軍幾乎全殲了哈查隻的軍隊,這就給了他們一個渲泄的機會,聽說唐軍已經趕到城下,他們自然是要響應唐軍了。

這才有了上麵那一幕。

順便說一句,此時的伊拉克中心並不是巴格達成,現在的巴格達不過是一個小鎮,要到數十後,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裏發選中巴格達做為帝國的都城,開始修建巴格達,從此以後,巴格達才聲名雀起。

庫法居然背叛了自己,哈查隻得到報告後,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事實俱在,由不得他不信。憤怒的百姓湧向總督府,想生擒哈查隻,把他送給唐軍。好在哈查隻的衛隊對他忠心耿耿,硬是守衛著總督府,才沒有讓百姓得逞。

哥舒翰得知情況後,率領唐軍趕來,把總督府包圍起來,要人傳話給哈查隻,要他投降。要是他投降的話,唐軍可以饒他性命。

哈查隻的回答讓人意外,卻也讓人欽佩,他的回答是“我的生死無足輕重,生死由你們處置。不過,你們得饒恕我的衛隊!他們追隨我這麼多年,我不能讓他們丟了性命!”

哥舒翰還沒有回答,什葉派的領袖就吵開了“大人,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他作惡多端,雙手沾滿我們的鮮血,不殺他,不足解恨!請大人下令,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