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海貿?”
滿朝文武聽到這個議題,下意識就想要站出來反對,可一想起李道政和叩闕百官的下場,剛想邁開的腳步又縮了回去。
而且仔細想想,崇禎要擴大海貿這件事,其實跟朝臣們並無多大利益關係,真正利益攸關的朝臣,都已經被崇禎剝去朝服逐出朝堂了,為了東林黨人的利益,自己是反的哪門子對呀!
來倒也怪不得朝臣們反應遲鈍,他們到底也是士紳階層的一員,在朝廷利益和士紳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然是站在士紳階層一邊的。
開海與否對於和朝廷和士紳階層來,無疑是不可調和的一大矛盾,雖然出身北方、西北、西南的官員們在海貿這一塊並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但作為士紳階級的一員,自然要共同進退,力撐東南士紳集團。
況且東南士商集團為了阻止朝廷開海,少不得也要拿出一部分利益,來收買朝堂上的袞袞諸公。
所以在皇帝和東南士紳集團有關開海問題上的反複鬥爭中,滿朝文武從來都站在東南士紳集團一邊也就不難理解了。
可今攝於崇禎威嚴格外隆重,朝堂上安靜的落針可聞。
朱由檢居高臨下,環視朝臣,堂下朝臣大多下意識地避過朱由檢的目光,不敢與之對視。
朱由檢也不在意,淡淡的道:“朕雖然從未出過京城,也從未見過大海,但海上利益到底有多大,朕是心知肚明的,爾等也不要妄想拿出‘與民爭利’的借口來駁斥朕,這沒有意義。
至於有違祖製的借口更是提都不要提,眾所周知,大明開國初期,外有倭寇橫行劫掠沿海,內有張士誠餘孽流竄沿海近島,與倭寇互相勾結,威脅大明海防安全。
當時大明水師力量太過薄弱,難以防禦大明漫長的海岸線,太祖爺有鑒於此,為了保護沿海地區百姓的安全,這才果斷實施海禁之策,有力地保衛了大明沿海百姓。
然則時移世易,下豈有萬世不易之法?
隨著大明人口的不斷暴漲,中土之地越來越難以養活大明百姓,向海外開拓已經成為大明的當務之急。
萬幸,隆慶爺有先見之明,於隆慶元年便果斷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
從此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我大明在此時期也迎來了隆萬之治,國勢達到曆朝曆代前所未有的巔峰。
事實證明,隆慶爺的開海政策是具有遠見卓識的善政,無論於國於民,皆大有裨益。
但這,還遠遠不夠!
誠然,海上充滿了危機,不單單是要心海盜,還要心海洋的自然災害,如果一個運氣不好,驟然遇到台風,一整支船隊沉沒,所有船員全部遇難也是有可能的。
可就算如此,大明的海貿走私仍然無比猖獗,大海商們仍然對海貿投以巨大的熱情,原因何在?
究根結底,刨除各種成本和意外損失,海商們仍然能夠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利益可圖。
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隻要有利可圖,任何人的膽子都會大起來,更何況是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