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中,主帥一旦死去那便代表著戰爭宣告失利,隨著王二被鐵彈砸成肉泥,這場戰爭徹底失去了懸念,賊軍將士上上下下在紅夷大炮的凶猛轟擊下,最終兵敗如山倒,全軍潰散。
賊軍把後背亮給了明軍,明軍自然不會放過機會,孫傳庭立即命傳令兵吹響了衝鋒號,除了炮兵之外,武軍全軍將士都投入了對賊軍的銜尾追殺中。
實際上,明軍的炮擊僅僅隻給賊軍造成三千多人的傷亡而已,相比賊軍的總兵力,傷亡率還不到一成。
可炮擊所造成的殺傷效果實在是太恐怖了,再加上首領王二的意外身亡,賊軍再也無法支撐,於是便發展到了大逃亡的地步。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隻要麵臨迫在眉睫的死亡危機,就沒有人不害怕的,也許曆史上的大英雄大豪傑可以做到視死如歸,但絕對不包括這三萬賊軍在內。
當王二身死的消息傳出去後,其實就已經注定了賊軍潰敗的結局。
不過在餘下的首領中,高迎祥能在曆史上留下姓名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所有賊軍一窩蜂拚命潰逃的時候,高迎祥第一時間便發現了取王二而代之的機緣,竟不顧屬下的勸阻,親自率領一千親衛部隊斷後,並設下埋伏,給輕敵冒進脫離大部隊的一隊明軍一個血的教訓。
在高迎祥的親自斷後下,最後賊軍逃出了近兩萬人之多,孫傳庭眼看賊軍尚有餘力做出反擊,便幹脆見好就收,鳴金收兵。
當武軍回到銅川城後,整個銅川城都沸騰起來了,畢竟百姓不是聾子,賊軍那“三日不封刀”的響亮口號他們也聽到了。
賊軍“三日不封刀”的口號,令得銅川城的百姓驚怒交加,理所當然地加入了明軍的陣營之中,大力支持武軍的後勤工作,為武軍取得最後的勝利,做出了不的貢獻。
如今賊軍徹底潰逃,武軍得勝而歸,銅川城十萬百姓自然敲鑼打鼓,熱烈慶祝武軍的勝利。
可此時作為一軍主帥的孫傳庭,卻無暇加入慶祝勝利的行列,而是待在帥帳之內,總結本次銅川攻防戰的經驗教訓。
這場銅川攻防戰,給孫傳庭最大的驚喜便是大炮的威力竟然強大到足以影響到一場戰爭勝負的地步。
在半年前的禦前軍機會議上,皇帝陛下曾過未來的戰爭,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當時孫傳庭聽了這話並沒有太大的感受,隻以為皇帝陛下吹牛口嗨裝個逼罷了,對於戰爭,一個生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少年子,能有多深遠的見識?
可現在當孫傳庭以四千人戰四萬人,光憑幾十門大炮便讓流民軍大敗虧輸,被殲滅被俘虜的敵人多達兩萬餘人,而己方付出的代價,不過是傷亡五百多人罷了。
而且這五百多人的傷亡,除了四五十人是因為火炮火銃炸膛引起的傷亡之外,大部分都是出城追擊敵人因為輕敵冒進而遭受的傷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換而言之,這場銅川攻防戰武軍如果準備得當,完全可以做到以零傷亡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