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國公府、定國公府參與謀反滿門誅殺尚可理解,可福王、鄭太妃畢竟是陛下之長輩,陛下可否寬容一二,將他們貶為庶人即可?”
黃立極聽到朱由檢要賜死福王滿門的旨意,頓感大為不妥,不管福王和鄭太妃有無牽涉朱由崧謀反一案,福王和鄭太妃始終是朱由檢的長輩,朱由檢以晚輩身份下旨賜死福王和鄭太妃,於孝道方麵很容易遭人詬病。
“請陛下三思,國朝以孝治下,福王、鄭太妃乃陛下長輩,請陛下網開一麵!”
“是啊陛下,福王、鄭太妃乃家中人,殺之不妥啊!”
“陛下,古之暴君最負盛名者莫過於秦始皇,可秦始皇對犯下大錯的趙姬尚且能寬恕其過,陛下為何不能寬恕福王、鄭太妃呢?”
朱由檢欲賜死福王、鄭太妃,但卻遭到了百官的反對。
當然,百官反對並非隻是為了給朱由檢添堵,更多的還是懷抱好意,為朱由檢的名聲著想。
雖然福王、鄭太妃事涉謀反,但他們畢竟是朱由檢的家長輩,朱由檢賜死他們,無疑會令得自己暴戾名聲傳遍下,生前身後名留下大大的汙點。
但朱由檢拒絕,隻聽得他斬釘截鐵的道:“朕意已決,爾等無須再言!”
此言落下,皇極殿上頓時一片寂靜。
這一刻,朱由檢的強勢霸道和冷血無情盡展無疑,所有人都開始意識到,朱由檢分明是個冷酷暴戾不下於太祖成祖的鐵血君王。
甚至相比太祖成祖,朱由檢更加冷血無情,畢竟太祖成祖對於同為家的皇室成員還是非常包容的,而朱由檢對皇室成員有如仇寇一般,根本沒有半點通融。
不過即使如此,群臣對崇禎倒也未太過恐懼,回顧以往朱由檢所屠戮的貴族勳戚、官僚士紳,幾乎全部站在朝廷的對立麵上,崇禎屠戮他們,倒也算得上是殺之有道。
至於崇禎一意孤行非要賜死福王、鄭太妃,群臣勸諫一輪之後也就未再多言了,畢竟福王生死跟群臣無瓜,群臣隻是稍盡臣子本分罷了。
朱由檢賜死福王、鄭太妃有違孝道,群臣已經勸諫過崇禎,提醒崇禎注意自己的名聲。
可崇禎非是不聽一意孤行,群臣又如之奈何?
清洗了上百名官員之後,此時還屹立在朝堂上的官員,隻剩下不到兩百名。
朱由檢此次發動的大清洗,一口氣刷掉上百名朝中大臣,占了朝中文武大臣的三分之一,可以崇禎這一次大清洗的力度,是大明立朝以來前所未有的。
不過群臣對此倒並不意外,畢竟謀反兵變曆來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會饒恕的重罪,處置起來隻有從嚴從重,寧可錯殺也不會放過,極少有饒恕寬縱之先例。
崇禎已經清洗三分之一的官員了,按理應該到此為止,但崇禎有殺錯勿放過的態度還是令得在場不少保持中立的官員擔心會否被遭受牽連打擊,為此不少官員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朱由檢環視群臣,目光從一眾官員身上一一掃過,更令得一眾官員心中大唱神曲忐忑。
然而朱由檢原本一直冷著的一張臉突然如冰雪融化一般,露出幾分和煦的笑容,道:“朕向來賞罰分明,在賊子朱由崧妖焰高漲之時,諸位愛卿能夠保持本心,沒有跟隨施鳯來、張瑞圖等亂臣賊子同流合汙,朕心甚慰矣!”
“呼……”
聽聞此言,原本心中忐忑不安的官員不由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朝堂氣氛變得鬆快了一些。
朱由檢則目光一凝,高聲喝道:“順府尹錢謙益何在?”
錢謙益,自從老家滿門盡滅之後,化悲憤為種馬,每過幾便當一次新郎,短短兩個月間,便娶了十五房妾,在年輕的土地上不停耕耘,期望憑借一己之力打造一個新的家族。
至於朝政這一塊,由於家族滿門被滅的緣故,錢謙益對江南士紳恨之入骨,徹底倒向了改革派,成為崇禎帝黨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幾與新貴溫體仁並駕齊驅。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錢謙益秉性綿軟,突然聽到崇禎的一聲大喝,身子還是不免猛地一顫,顫顫巍巍出列道:“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