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煤山不吉利,改名吧(1 / 2)

朝會結束之後,朱由檢旗開得勝興奮難耐,並沒有第一時間返回寢宮,而是興致盎然地在王體乾的帶領下,遊覽整個紫禁城。

來有些丟人,朱由檢在現代時,沒有錢也沒有閑,竟連大名鼎鼎的故宮都沒遊覽過。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今他第一次遊覽紫禁城時,還保持著新鮮感,看到什麼美景都感到心曠神怡。

而且想到整個紫禁城都是屬於他的,心情那就更加美妙了。

不知不覺,朱由檢一行來到一座山坡前,遠遠看去,朱由檢朦朦朧朧中竟有幾分熟悉,不由脫口問道:“此山何名?”

王體乾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回稟陛下,此山在三百年前的元代,隻是個山丘,名‘青山’。我朝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永樂朝時,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又稱大內的‘鎮山’。”

朱由檢搖了搖頭道:“‘煤山’不吉利,‘萬歲山’犯忌諱,‘鎮山’太霸道,我看此山景色宜人,四季常青,不如就叫‘景山’吧。”

王體乾奉承道:“陛下英明,臣回去必曉喻宦官、宮女,以後就稱此山為‘景山’了。”

朱由檢頷首不語,其實王體乾沒有介紹前,他就猜測眼前這座山坡便是日後自掛東南枝的煤山了。

遙想他在現代時夢見的那道吊在老歪脖子樹上的淒涼身影,朱由檢剛下朝時的意氣風發已經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便是夾雜著一絲恐懼的凝重。

“還有十七年,我還有十七年來改變這悲慘的命運!”朱由檢握著拳頭,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得意忘形,要抓緊時間,把握一切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亦改變大明的命運。

“陛下想上山看看嗎?此時正值盛夏,煤……景山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王體乾沒有察覺到朱由檢的異常,興致勃勃的道。

“不必了,回寢宮吧。”心情沉重的朱由檢已經沒了半點遊興,隻想早點回宮,思考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避免日後自掛東南枝的命運。

……

通過這些的觀察,朱由檢已經可以確認一件事,所謂的東林黨、閹黨,其實並不像後人想象的那般龐大,畢竟此時之中國還沒有成熟的政黨,東林黨、閹黨別跟組織嚴密的紅黨相提並論,連貪腐如家常便飯的青白日黨都遠遠不如。

所謂東林黨,不過是魏忠賢、崔呈秀之流為了對付政見不合者,將他們打上東林黨的標簽,令得啟厭惡他們,進而將他們或殺或逐。

所謂閹黨,同樣不是一開始就成為閹黨的,啟朝黨爭最激烈時,東林黨人左光鬥當眾放話曰:“若非同道,即為仇敵!”

這話實在是太腦殘太拉仇恨了,當此其時,東林黨一黨獨大,傳統的以地域區分勢力的楚黨、浙黨、秦黨、晉黨、昆黨全都被嚇壞了,為了抱團求存,他們紛紛聚集於魏忠賢旗下,借助閹黨勢力,才能和東林黨分庭抗禮。

最後閹黨在啟這位拉偏架的裁判支持下,戰而勝之,於啟中後期,幾乎將所有東林黨人逐出朝堂。

朱由檢認為,內閣首輔黃立極,閣臣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等人,並不是唯魏忠賢之命是從的閹黨,而是和魏忠賢合作的同盟。

可曆史上的崇禎卻一股腦兒把他們定為閹黨,然後將他們驅逐出朝堂,請出東林大佬韓爌擔任內閣首輔,並讓東林黨人占據朝堂大多數席位,形成“眾正盈朝”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