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朝爭初起(2 / 2)

好為人師沒什麼錯,但要做老師,還得看你學識夠不夠,如果沒什麼學識卻強行給人上課,那就是自不量力、自取其辱了。

子的學識如何,文官們已經有所了解,消息渠道源於當初在信王府教朱由檢讀書的秀才張慧敏。

張慧敏乃鬆江府人,出身江南,然就親近作為家鄉利益代言人的東林黨,所以他在教書課程中,沒少向朱由檢灌輸“閹黨皆可殺,東林黨皆仁人誌士”之類的私貨。

這就解釋了曆史上明明生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從未接觸過東林黨人的朱由檢,何以在登基之後,會以雷霆萬鈞之勢清除閹黨,卻獨對東林黨青睞有加的原因。

朱由檢十歲時,尚能對初登帝位的啟出“這個官兒我可做得?”這等狂悖之語,這放到現代,分明就是跳脫頑皮的熊孩子嘛,不抽他屁股就不長記性。

曾活潑好動的熊孩子朱由檢被生生教導成道學先生一般的老頑固,張慧敏可謂居功至偉。

張慧敏少年得意,十八歲便考中秀才,隻可惜他出身江南文華薈萃的鬆江府,參加的是南直隸的鄉試,難度可想而知,張慧敏考了十次鄉試,一直未中,如今已四十有八,仍然是個秀才。

五年前張慧敏意外結交了被發配到南京的曹化淳,向其上供了一筆不菲的錢財之後,成為了信王府的教書學生。

在信王府教書五年,誰曾想到自己隨便教教的學生居然成為了大明子,張慧敏自然大喜過望,對未來充滿各種美好想象。

他以為朱由檢登基之後,會看在他曾是其老師的份上格外加恩,賜給他一個同進士名頭,提拔他入朝為官。

然而讓張慧敏大失所望的是,朱由檢登基之後就完全忘記了他,他不但沒有得到預想中的提拔和優待,反倒連信王府教書先生的工作都沒了。

京城居大不易,失去生活來源的張慧敏自然對朱由檢滿懷怨憤,當有官員詢問朱由檢的學習成績時,他自然不會給朱由檢好話,隻是委婉的子不是讀書的料,朽木不可雕也。

於是子不好讀書的傳言一下就傳遍了滿朝文武,隻是由於閹黨和東林黨還不了解子對他們的好惡,這才嚴格控製輿論,沒有讓傳言擴散到民間。

因為子不好讀書,時任翰林學士的東林黨人黃道周上書朝廷,直言子年幼少讀書,需重開經筵,並給子物色良師教導之。

東林黨人頓即一擁而上,紛紛上書附和,並大力推薦啟二年高中狀元的文震孟,擔任子帝師之職。

文震孟,生於萬曆二年,南宋文祥之後裔,文徵明曾孫,乃名門之後。

他科舉不順,十次會試皆失利,直到啟二年厚積薄發,這才高中狀元,可那時他已經五十歲了,後因疏陳勤政講學,忤魏忠賢,被廷杖八十,貶職調外,憤而告歸故裏。

從文震孟的籍貫和所作所為來看,他的腦門無疑刻著大大的“東林黨”三個字,占據朝堂高位的閹黨們豈會遂東林黨人的意?於是他們也紛紛推出自己看中的人選,和東林黨爭搶子帝師的位子。

一時間,朝堂風起雲湧,一場鬥爭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