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筵是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製度,宋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而明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朱由檢作為一個後世之人,自然對經筵無多大興趣,但是不開經筵的皇帝,往往被視為不學無術的昏君,比如朱由檢的皇兄啟帝,就從來不開經筵,被文官集團抹黑成目不識丁的文盲。
朱由檢才初登帝位,自然不想剛登基名聲就被文官搞臭,和士林輿論對著幹,被文官們汙為昏君,所以隻能妥協,重開經筵。
很無奈,明朝的皇帝就是這麼憋屈,尤其是中後期的皇帝,可以在曆朝曆代皇帝中,明朝中後期皇帝權柄是最的。
很多人以為在明朝,皇帝生殺予奪擁有最高的權力,然而實際上,明朝皇帝早就被龐大的文官集團給架空了,嘉靖帝四十年不上朝,萬曆帝三十年不上朝,這是他們爺孫倆故意懶政憜政嗎?
不是的,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即使身在朝堂,也隻是被文官們供起來的泥塑偶像罷了,他們故意不上朝,隻是無奈抗爭的一種手段。
而如正德、啟這般和文官們激烈對抗,不惜殺得文官人頭滾滾的皇帝,卻死的不明不白,他倆的落水,怎麼看都疑點重重,頗有陰謀的味道,然而史書僅僅一筆帶過。
正德登基十多年,啟登基七年,他們作為掌權已久的皇帝尚且死的不明不白,而今朱由檢才初登帝位,正是主少國疑的時期,再怎麼謹慎也不為過。
不過朱由檢雖然無奈答應了重開經筵的建議,但他還是故意耍了個滑頭,把講經日定在每月初一、十五。
眾所周知,這兩個日子多有節日,如元旦、元宵、中元、中秋等,屆時他就可以假借慶賀節日為由,躲開一些講經日了。
黃立極臉色微變,心裏生出警惕,皇帝並沒有拒絕東林黨人重開經筵的建議,明皇帝對東林黨的觀感不差,並沒有如先帝一般,視東林為仇寇,這對於被東林黨打為閹黨的黃立極來,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好在皇帝並沒有立即答應文震孟為帝師,還叫他也提出帝師人選,黃立極便順勢道:“臣舉薦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前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時馮銓,此人學識不凡,又曾擔任過閣部重臣,實為帝師的不二人選。”
黃立極為什麼會推薦馮銓?
當然是因為馮銓走通了黃立極的門路啦,畢竟兩人都是北直隸人,勉強算是鄉黨,幫助馮銓複起有助於增強黃立極的實力。
隻是馮銓有資格擔任帝師麼?很顯然,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