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權力更迭(1 / 2)

隨著魏忠賢被貶為鳳陽皇陵守備太監,其黨羽李永貞、塗文輔、李朝欽、塗文輔亦先於魏忠賢一步南下鳳陽守陵,內廷二十四監由此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急需新人填補。

朱由檢之前改革內廷的好處終於在這時顯現出來,內官監和都知監聯合行動,對二十四衙門所有的掌印太監及管事太監進行了大規模內察,內察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全部貶謫出京。

所謂內察,是相對於外朝的京察而言,其實就是對任上的內官進行人事考核,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政策。

前文過,雖然有權閹巨宦魏忠賢鎮壓內廷,但內廷二十四衙門早已形成巴結上官阿諛奉承的不良風氣,忠於職守勇於人事的太監十不存一,且多在衙門最底層。

朱由檢推行的內察,對於中高層的掌印太監、管事太監來,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朱由檢對內察不合格者毫無寬容,全都被貶謫出京。

不怪朱由檢心狠,實則他是被大明皇帝總是不明不白的病死給搞怕了,即使是個穿越者,朱由檢也擔心重蹈這些皇帝的覆轍啊!

比如正德和啟,他們都是在青春年華時落水病亡的,以他們的年紀,按道理還能在位二三十年,可卻因為兩場詭異的落水事故,導致英年早逝。

這兩位皇帝,在明朝曆史上,是和文官鬥爭最激烈的皇帝,他們都寵信自己身邊的太監,可他們的死,卻和內廷脫不了關係。

朱由檢要挽救大明朝,是鐵定要發起改革的,而且朱由檢的改革要比曆朝曆代的革新變法還要徹底。

如此,朱由檢未來和文官集團的鬥爭,其激烈程度恐怕還要更甚於正德朝、啟朝,可以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以,他不得不未雨綢繆,趁著魏忠賢失勢,內廷大規模權力更迭的時機,遣走大批他不熟悉的宦官,換上忠於自己的太監。

因此本次內察不合格的太監,朱由檢一律將他們貶謫在外,決不允許他們還留在京城,否則他們懷恨在心,對朱由檢暗中下毒手,即使朱由檢戒備森嚴也防不勝防,畢竟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嘛。

除了貶謫一大批不合格的太監外,本次內察還查出一批貪汙腐敗的太監,對於這些腐化太監,朱由檢倒是寬大處理,隻要他們在限定時間內主動上交贓款和贖罪銀子,都能出京養老得以善終。

但太監大多是守財奴,一些太監由於拒不繳納贓款和贖罪銀,則被朱由檢下旨當著所有人的麵生生杖斃,家產全部充入內帑。

也許是扳倒了魏忠賢集團,令得朱由檢安全感大增,所以他第一次露出了崢嶸,手上終於有了人命。

這批被杖斃的太監,給所有人都好好上了一課,尤其是一些還未被檢查出來的貪腐太監,在數十名太監被生生杖斃的震懾之下,主動向都知監自首,並上交贓款和贖罪銀子。

如此一來,朱由檢不僅排除了內廷的不安定因素,內帑也多了一筆大進項,通過追回贓款及罰沒銀子,內帑一共進項一百二十五萬兩白銀,加上內帑原有的四百五十五萬兩銀子,以及魏忠賢捐獻的八十萬兩,共有白銀六百六十萬兩,黃金五萬兩,折合銀子總共有七百一十萬兩。

朱由檢美滋滋地看著內帑的賬目,心中不免有些得意,曆史上崇禎皇帝在大順軍兵臨城下時,連區區幾十萬兩軍餉都拿不出來,對比現在,朱由檢無疑寬裕得多,有這麼一大筆銀子,開工坊、興教育、練新軍等改革事務都可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