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人的保奏無疑起了效果,為東林黨衝鋒陷陣的國子監貢生錢嘉征僅僅得了個閉門思過半年的處分,反倒是國子監祭酒慘遭牽連,遭受到革職的重罰。
這還沒完,朱由檢又開龍口:“北京國子監不循教育之道,師生接連違背國法祖製,有負朝廷培養賢才之厚望,特改北京國子監為燕京大學,大學祭酒稱校長,首任校長便由朕之老師徐光啟擔任。”
你沒有看錯,朱由檢借國子監接連出錯之機,把改革的第一把火燒向了教育領域,改北京國子監為燕京大學。
從登基一個多月對朝堂的觀察來看,朱由檢已經明白,閹黨和東林黨都不是他心目中的團隊班底。
如今朝堂上屹立著的袞袞諸公,隻可利用,不可重用。
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後世,但凡是個成年人都明白一件事:無論是當官還是創業,最最重要的便是有一群誌同道合的班底,和你一起打江山,平下。
但如今的大明內憂外患,皇太極和冰河災都不會給時間讓朱由檢慢慢組建班底的,所以朱由檢便趁著國子監接連出事之機,把大學推出來,期望能按照後世的大學教育製度,從燕京大學中培養出一批忠於自己的班底出來。
這批班底,是朱由檢培養新興資產階級的種子,他期望這些人能早日成長起來,成為朝堂上堅定不移的改革派,以埋葬腐朽的士紳地主階級。
而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此時並未識破朱由檢的險惡用心,隻是感到有些疑惑:皇帝要改北京國子監為燕京大學?大學又是個什麼玩意兒?莫非是儒家宗聖曾子編撰的《大學》嗎?
朱由檢改國子監為大學,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春秋末期由宗聖曾子撰寫的千古名篇《大學》,而《大學》的主要思想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下,這無疑跟當代士大夫的理想極為吻合。
朝臣們猜度,子改國子監為大學,其意應是對貢生們的一種熱切期盼,希望通過改國子監為大學,把學生培養成為擁有修齊治平理想的士大夫。
如此,朝臣們便沒有出言反對,令得朱由檢改國子監為大學的旨意得以順利通過。
事到如今,朝臣們對於朱由檢這位少年子總算是有了一些認識了,和啟一樣,雖然朱由檢並沒有接受過正統的帝王之術教育,但在朝堂上玩起平衡來,朱由檢比啟還要更勝一籌。
而且讓朝臣們比較滿意的是,雖然朱由檢待人接物方麵,貌似不如啟有人情味,但在殺性方麵,朱由檢無疑比啟溫收斂許多。
啟跟誰都是笑嗬嗬的,和東林黨也頗有淵源,畢竟東林黨人孫承宗就是他的老師嘛,啟對孫承宗,不失尊敬。
但是魏忠賢殺得東林黨人頭滾滾時,啟卻能裝作視而不見,隻是一門心思研究木工活兒,其在木工上的分,就連最頂級的工匠也歎為觀止。
相比啟,朱由檢雖然麵色清冷不好接觸,但他自登基以來,並未濫殺一人,即使罪惡滔如魏忠賢,都能忍住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