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朝忠負責招安不同,朱由檢隻要求魏良卿帶著眼睛和耳朵去,偷師十八芝,為日後組建海軍做準備。
……
政治,本就是妥協的藝術。
朱由檢決定起複東林黨人,無疑是中央朝廷向地方釋放的一個妥協信號。
當然了,作為交換,朱由檢也順勢提拔了一批自己看中的人才進入朝堂,徐光啟就不了,朱由檢已經點名他擔任燕京大學校長,並掛禮部尚書銜,品級與正牌的禮部尚書來宗道等同。
除了徐光啟外,孫元化、宋應星、王徵、李之藻等著名科學家也被召入朝廷,候職待用。
此外,以金尼閣為首的西方傳教士,也將從澳門出發,以協助朝廷修訂曆法的名義,奉詔入京。
這批西方傳教士,含金量無疑是非常高的,後世國人所熟悉的湯若望、鄧玉函、龍華民、羅雅穀等著名學者赫然在列。
……
十月七日,經過半個月的奔波,徐光啟一行終於來到了京城,待一行人於驛站洗漱一番後,朱由檢最寵信的太監王承恩親臨驛站,將徐光啟迎入宮中。
為了表示對徐光啟這位當地帝師的尊重,朱由檢特地選在建極閣內平台召見徐光啟,這無疑是明朝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隆重待遇了,是為平台召對。
曆史上崇禎把平台召對的榮譽給了袁崇煥,袁崇煥於詔對中大吹牛逼,喊出了“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結果這句豪言壯語卻成為袁崇煥致死的最大原因,崇禎深恨他的欺瞞,便將他給淩遲處死了。
言歸正傳,朱由檢於平台中終於見到了他穿越之初,便念念不忘的明朝科學巨人——徐光啟。
此時的徐光啟已經六十有六,在這個時代,可以一隻腳已經踏入了棺材板。
不過朱由檢記得徐光啟逝世於崇禎六年,至少還有六年時間可以大用,如果自己再傳他一些現代養生之道,把徐光啟的壽命再延長十年應該不算難事。
“老師,朕盼你來如久旱盼甘霖,而今,終於把你給盼來了!”朱由檢拱手彎腰,向徐光啟深深一拜,以示尊師重道。
“陛下萬萬不可如此,折煞老臣矣!”徐光啟看到皇帝竟然向自己行拜師禮,嚇得幾乎魂飛魄散,連忙給皇帝跪下了。
朱由檢連忙將徐光啟扶了起來,道:“老師,我這一拜,非僅僅隻為拜師,而是拜老師畢生致力於數學、文、曆法、水利等方麵的研究,勤奮著述,為大明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尤其是朕聽聞老師撰寫的《北耕錄》、《宜墾令》、《農遺雜疏》等農書著作,對於大明的農耕耕作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朕還打算派人協助老師整理所有農耕著作,修訂一本囊括各種農耕先進技術的《農政全書》出來,此書若成,無疑將惠及大明億兆百姓。
千百年後,後人也許會不知我朝的內閣首輔是誰,甚至不知朕姓甚名誰,但老師的大名,必將和此書一起,光耀古今,名垂青史!”